当黑龙江甘南县法院对温某作出七年半有期徒刑判决时,判决书中"5次性侵发生在被害人未满14周岁期间"的表述引发公众讨论。这起姨父性侵侄女案中,年龄界限成为量刑关键——我国刑法第236条明确规定,与未满14周岁幼女发生性关系,无论是否自愿均构成强奸罪,且需从重处罚。
![]()
法律
14岁红线背后的法律逻辑
刑法对幼女的特殊保护源于其生理心理发育阶段特征。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缺乏完全性自主意识,法律推定其无性同意能力。在温某性侵案中,尽管存在"长期猥亵"情节,但法院着重认定5次性侵行为发生时被害人年龄,直接触发"奸淫幼女"的加重处罚条款。相较普通强奸罪3-10年基准刑,此类案件起刑点即为10年,最高可判死刑。
日本福山里帆案中的"准强奸罪"立法,恰好折射出我国现行法律的空白地带。2017年前日本刑法未将亲属性侵单独定罪,导致福山父亲仅以普通强奸罪被诉。我国虽在年龄界限上设置严格保护,却未像韩国那样设立"亲属性侵加重处罚"专门条款。当施暴者与受害者存在监护、抚养等特殊关系时,量刑仍适用普通强奸罪标准。
![]()
女孩
亲属身份是否应成为加重情节?
汉滨区13岁女孩遭姑父长期性侵案中,加害人利用亲属身份实施犯罪的特征极为典型。姑父作为"拟制血亲",本应承担更高监护责任,却利用信任关系多次作案。现有司法实践显示,此类案件往往伴随长期隐蔽性,受害者平均遭受侵害时长超过普通性侵案3倍。最高检数据显示,近三年起诉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熟人作案占比达76%,其中亲属关系占比超20%。
对比我国刑法第260条虐待罪"家庭成员从重处罚"的立法例,性侵犯罪尚未建立亲属加重处罚体系。当温某作为姨父性侵侄女时,法院只能依据"多人多次"等情节加重处罚,无法直接引用亲属关系作为升格刑档依据。这种立法空白导致部分案件出现"犯罪持续时间与量刑幅度倒挂"现象——陕西某生父性侵女儿案持续8年仅判9年,而陌生人强奸既遂即可能判10年以上。
![]()
女童
从"年龄保护"到"关系规制"的立法趋势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19条明确要求缔约国防止"家庭内性剥削",德国刑法第174条、法国刑法第222-31条均设立"亲属性侵罪"。我国2023年刑法修正案虽将性同意年龄提高至16周岁,但仍未单独规制亲属间性侵行为。日本在福山案后修订的准强奸罪将"监护关系"列为加重情节,这种立法技术值得借鉴。
司法实践中已出现突破性判例。2024年内蒙古赤峰婚内强奸案中,法院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作为从重情节考量;北京某继父性侵案判决书首次载明"利用特殊职责地位"的加重可责性。这些个案探索为未来设立"亲属性侵加重条款"积累了实务经验。
当妇联法治课不断揭发类似汉滨区的亲属性侵案时,法律回应不应止于个案严惩。构建以年龄为基础、关系为补充的阶梯式保护体系,或许才是破解"熟人性侵困局"的治本之策。在下一个刑法修正周期,我们期待看到立法机关对这份沉重的社会考卷作出更精准的解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