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过程中,资金支持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破解长期存在的转化难题,金融力量正被系统引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为创新注入持续动力。
近日,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苏州)(以下简称“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组织召开科技金融座谈会,邀请园区相关部门以及多家金融机构代表,共同探讨生物医药领域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与合作,着力破解企业创新融资难题,加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
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面临转化失败、专利侵权、许可费用支付等多重不确定性,加上传统信贷模式对前沿技术的市场潜力难以准确评估,导致许多极具价值的科技成果未能走出实验室。为应对这一痛点,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积极联合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创新,致力构建覆盖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支持体系。
![]()
例如,中心与江苏银行合作推出“成果转化贷”,采用“签约即贷”“见拨即贷”“见投即贷”等灵活模式,服务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资金最高可达3000万元。目前,首笔“成果转化贷”已落地——江苏埃美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苏州大学合作项目成功获得100万元资金支持,实现金融资源与转化需求的精准对接。此外,中心还联合人保财险首创“园研保”,为转化过程中的特定风险提供保障,有效降低各方主体的试错成本。
![]()
在园区科创委和企服中心协同支持下,一个融合政策扶持、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的金融服务生态正在形成。该体系为高校科研团队提供“扶上马,送一程”的持续支持:转化初期,专项基金支持概念验证与中试孵化;项目成长期,“成果转化贷”等产品精准破解资金瓶颈;全流程中,还有保险产品为转化保驾护航。这种全链条的金融支持,极大地增强了高校科研人员推动成果转化的信心,助力更多“纸上专利”转化为“生产线工艺”。
座谈会上,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浙商银行等机构代表分别介绍了相关科技金融产品。各方围绕优化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科技金融服务展开深入交流,并在生物医药领域金融产品创新、成果转化资金快速对接等方面达成了合作共识。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也表示希望与各家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开发符合高校成果转化特点的金融工具和产品,全面推进转移转化工作。
随着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桥梁的搭建,一套覆盖研发、中试、转化全流程的金融服务生态正加速形成。未来,更多金融“活水”有望持续精准注入生物医药领域,助力高校成果跨越“最后一公里”,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这条路才刚刚开始,却已令人期待。(严春霞/文)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