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外交如战场,谈判桌就是没有硝烟的战线。
这不,就在最近,一场围绕中国在伦敦新建使馆的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再次显现于人们面前。
当地时间11月14日,英国军情六处前处长摩尔接受了来自媒体的采访,并十分少见的摆出一副“服软”的态度,声称:“英国应找到办法批准中国在伦敦建新使馆。”
![]()
消息一出,那可真是引人侧目,英国前情报头子居然没摆出这样的态度,难道英国终于要服软了?
要说清这件事,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七年前。
这场风波的起点是2018年,那一年,中英两国政府经过协商,英国政府白纸黑字地正式同意,将伦敦塔附近、前皇家铸币厂的那块风水宝地,卖给中国用于建设新使馆。
这本应是一桩双赢的好事,对中国而言,原本的大使馆已经破旧逼仄、不堪使用,现如今能在伦敦的心脏地带,建造一个有望成为全欧洲规模最大的外交馆舍,是国力与外交需求的体现。
而对英国来说,这也是一笔重大的地产交易,并本可作为中英关系步入“黄金时代”的一个实体象征。
![]()
当时双方可谓一拍即合,气氛融洽。
随后,中方斥巨资购入地产,并聘请顶尖团队,拿出了高质量的设计方案。
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这个建设方案获得了当地各专业机构的高度认可,一切都按照英国的规则和程序在稳步推进。
然而,谁也没想到,从2020年前后开始,这个原本普通的建筑审批项目,味道却忽然开始变了。
简单来说,就是反对的声音开始涌现:什么驻英工作人员会在英从事敌对行动、会监控流亡异议人士,还会监听临近伦敦金融城的地下通信电缆。
这么一顶事关“国家安全”的帽子口过来,马上,英国就方面开始“卡壳”了。
![]()
先是地方的规划机构在2022年以这些“顾虑”为由,正式否决了中方的申请。
接着,英国中央政府顺势接手了最终裁决权,但接手后采取的策略就是一个字——“拖”。
从2022年拖到2023年,再到现在决定推迟到今年12月10日。
所以,整件事的起因脉络其实非常清晰:就是前期推进顺利,但后期英方因政治氛围变化,遂以“国安”为名,行“拖延”之实,单方面制造了僵局。
可问题是,这事儿跟所谓的“国家安全”真的有半毛钱关系吗?
其实近年来,英方发挥冷战时期的传统手机,频繁操弄所谓“中国间谍”议题。
![]()
在今年6月,英国政府还宣称中国在英国的“间谍活动”有所增加,并宣布将投入8亿美元调查此事。
可问题是,8亿美元又查出什么了?
不仅什么都没查出来,就在今年9月,他们还撤销了一起对所谓“中国间谍”的起诉。
也正因如此,这位前情报头子此刻的“服软”喊话才显得如此耐人寻味。
看看他怎么说的?相信英国“一定能找到一条可行的路径”,在满足中方需求的同时,保障自身安全。
他这番话,被彭博社等媒体解读为一个关键信号:表明如果政府最终批准该项目,将不会与英国情报部门的立场发生直接冲突。
![]()
翻译一下就是:英国政府嘴里那所谓的间谍风险、国家安全,全都是扯淡。
毕竟,连前“情报头子”都认为安全风险可控,还有什么比这更有说服力的呢?
然而,虽然情报头子都发话了,另一边的英国政府,特别是首相斯塔默,却依旧坚持唱他们的反调。
前些日子,这位首相公开宣称,英国“不会被吓倒”,绝不会因为“外界的任何观点或压力”而批准这一项目,所有决策都将“按正常程序作出”。
那么,为何会出现如此明显的“对台戏”?这背后隐藏的,其实是斯塔默政府被政治绑架的无奈。
![]()
首先,由于之前数年间中英贸易额的持续下滑,英国服务业等“命根子”行业遭受重创,9月份新任商贸大臣火速访华,就是明确传递了英国经济复苏亟需中国市场的信号。
然而,经济上的迫切需求,却终究难以无法掩盖政治上的矛盾。
不管是乌克兰问题,还是中美之间的冲突,乃至于在某些事关咱们国家统一的问题上,英国的政治立场,要求政府必须旗帜鲜明的站在中国的对立面。
再加上此前一起所谓的“中国间谍案”因证据不足被法院撤销,斯塔默的执政团队正被反对党保守党猛烈攻击,扣上了“对华软弱”的帽子。
在此敏感时刻,他必须在涉华议题上展现强硬姿态,以平衡国内政治压力。
那么话说到这儿,尽管英国政府将使馆申请的最终裁决推迟至12月,但那也不过是一个月以后。
![]()
届时,英国政府最终会“服软”批准吗?
遗憾的是,虽然有情报头子公开呼吁,斯塔默想必也有意与中国重新构建关系,但“服软”与否,答案依然迷雾重重。
其实就在今年九月美国新财长访华时,双方就已经就此事进行过一轮交锋。
当时,英国驻华大使馆也已相当老旧,同样有着迁址、翻修的需求。
所以英国财长称:“如果中国想在21世纪20年代发展与英国的外交关系,需要有相应的外交设施,而不是20年前的外交设施。”
而当时我们的回答是:“中英都有修建新馆舍的需求,双方应该相互支持。”
![]()
这其实已经分别阐明了双方的述求,然而两个月过去,斯塔默政府依旧没能给出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答案。
所以说啊,咱们建造使馆所经历的一系列波折,实则是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当前中英关系的核心困境。
英国若真心想推动关系重回正轨,就必须明白:合作从来是双向的。
中英关系的未来,不取决于中方单方面的善意,而在于英方能否拿出真正的政治诚意,用批准伦敦新使馆的实际行动,为彼此的共同未来,放下那块最关键信任基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