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人物素描
神奇的饭勺
N501班 宋茹楠 指导老师 曹莉莉
我们班有一位像妈妈一样的老师——舒老师。她不仅是我们的班主任,更像我们的大家长。
这学期,我们遇到了一个“大难题”:要自己负责分饭。每天,打饭的队伍都排得像长龙一样。排在后面的同学眼巴巴地看着饭菜一点点变少、慢慢变凉,心里别提多着急了。
舒老师看到这情形,不禁皱起了眉头,但她并没有当场说什么。回到教室后,抱怨声此起彼伏:“太慢了!”“我的饭菜都凉了!”听着这些声音,舒老师的眉头越皱越紧,眉间都快成了一个“川”字。我想,老师心里一定也很着急。
奇迹发生在第三天。舒老师手里拿着一个亮晶晶的新饭勺走进教室,那饭勺在她手里仿佛闪着光。我猜老师一定思考了很久:发现大家吃饭难,就想买新饭勺;但又担心用完后没人清洗……最终,她把这份信任交给了我。
“以后我们就用这两个饭勺同时打饭,就像开了两个窗口一样。”舒老师笑着说。
果然,从那以后,那条“长龙”渐渐变短了。教室里依然热闹,但不再是抱怨声,而是对舒老师的称赞,还有能早点吃上热饭的欢声笑语。看着我们开心吃饭的样子,舒老师也眉开眼笑。
那一刻,我深深感到,舒老师就像我们的另一位家长,用她的方式关爱着我们。虽然和老师相处的时光只有短短几年,但这份如母爱般的关怀,会永远温暖着我们。
这就是我们的班主任,我们的“饭勺妈妈”。
阅读生智
于细微处见真爱
读《爱的教育》有感
N401班 居涵菡 指导老师 沈春育
初读《爱的教育》,我本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讲述些平淡无奇的校园故事。然而,当我翻开书页,就如同踏入了一个充满爱的温暖世界,每一个故事、每一段对话,都如涓涓细流,缓缓淌入心间,让我深刻领悟到爱的真谛。
书中以一个意大利小学生安利柯的视角,记录了他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看似平凡,却处处洋溢着真挚的情感。比如,每月故事中的《小抄写员》,叙利奥为了帮父亲减轻家庭负担,瞒着家人深夜偷偷抄写文件,因睡眠不足而影响学习,遭受父亲误解与责备,却依旧默默坚持。他对家庭的爱,对父母的体谅,令人动容。
再看安利柯的老师们,他们对学生关怀备至。无论是耐心教导学生的佩巴尼老师,还是用爱感化问题学生的代尔卡谛老师,他们都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师爱的伟大。他们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用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追求进步。
书中的同学情谊也让我深受触动。卡隆勇敢正直,总是在同学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克洛西虽然身体残疾,但在同学们的关爱下,逐渐走出自卑,变得开朗自信。他们之间纯真无邪的友谊,让我明白,爱能跨越身体的缺陷、家庭背景的差异,在人与人之间搭建起一座温暖的桥梁。
反观我们的生活,爱又何尝不是无处不在呢?清晨,父母精心准备的早餐里饱含着对我们的关爱;课堂上,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中倾注着对学生的期望;同学间,遇到难题时的热心帮助、失落时的安慰鼓励,都是爱的体现。这些爱或许不像书中故事那样被刻意记录,但它们如空气般时刻围绕着我们,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爱的教育》让我明白,爱并非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它就体现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它是一种付出,一种关怀,一种理解,更是一种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