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河南的生活和故事,点关注、不迷路!
看到一个特别搞笑的话题,确切地说:估计只有河南老乡看着搞笑,外省的老铁们不一定看得懂,所以也就理解不了其中好笑成分。
“ 什么水果的叫法儿,一听就很河南
你头脑里先闪现出来的是啥?欢迎分享在留言区。
有老乡说,看到“水果+河南”,首先想到的是这句话:来吧来吧,甜哩跺jio,甜哩he se。
老甜甜了~
笑不活了……
翻译一下,就是:甜的跺脚,甜的颤抖,甜的让人震颤啊。
看到“来吧来吧”这几个字,我就想起小区楼下开机动四轮车卖水果的老板,一年四季“来吧来吧”,春天卖草莓、菠萝,夏天卖西瓜、甜瓜,秋天卖苹果、砀山梨,冬天卖橘子、香蕉。
我脑袋里经常回荡着他那充满“魔性”的呼唤声。
来吧来吧,看看究竟啥水果一听到它独特的发音,就知道遇见老乡了?
01.西果
在河南,西果=西瓜。
![]()
在城市待一段时间,讲普通话讲的习惯了,回到老家,你说:妈,咱切个西瓜吧?
妈妈可能要白你一眼,说:咦,想吃西果就杀个西果呗,还切西瓜!洋气哩很。
妈妈去拿切菜刀,中午不是切了大蒜就是切的辣椒,谁有幸拿到第一块西瓜,顺便尝尝独特的味道:大蒜/辣椒味儿西果。
有一说一,河南的开封、中牟沙地西瓜,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确实是甜哩he se(打颤)那种,带着水润润的西瓜气儿。
02.横
猜到是啥了某?
在河南,横=杏。
![]()
这个发音太魔性了,看到这个字,我脑子里就闪出一个画面:隔壁的胖奶奶(比较和蔼的形象),看见你来串门,赶紧去堂屋,扒开塑料袋,拿出来刚买的“横”,去水管下哗哗随便冲了一下,递给你说:
妮儿/小儿,qi横(吃杏)!白(别)作假,qi吧,刚买哩,好吃哩很。
杏儿特有酸甜香味儿,让你不自觉吞了下了口水,嘿,河南本地“横”真好吃,面、甜、软!
03.甜黍杆/甜竹竿/甜芙节/甜格档儿
![]()
在河南,甘蔗的名字还挺多嘞,小标题里的那些名字来自河南十八地市,每个地市都给予它特别亲昵的称呼。
说起来,我还是小学四五年级时,第一次在我们村集会上见到甘蔗,我们叫“甜yi杆”,大概两块钱一棵。
卖甘蔗的人,到下会(集会快结束时)了,饿的不行,问我爸妈能不能用甘蔗换烧饼,爸妈看着我们眼巴巴、好奇的小眼神儿,当然欣然同意。
大概七八个烧饼换一根大甘蔗,那时候,还没有削皮、砍段儿服务,吃甘蔗全靠自己的牙齿。
费牙不说,有时候还会划拉破嘴巴,不过,甘蔗真甜啊,比那种玉米杆好吃多了。
你小时候吃过玉米杆没有?大概就是不长玉米的杆儿(不确定是不是,记忆模糊了),也挺甜!
04.雷
这是啥水果,有没有敲破脑袋也猜不到的感觉?
![]()
雷=梨,这是河南哪个地市的方言?请来认领一下,叫我们长长见识。
我的家乡,其实没有这么发音。
假设,有一天,我去这样叫梨为“雷”的村里玩儿,人家说:白(别)走,我去屋里给你拿个“雷”去。
天哪!不明就里的我,不得撒丫子就赶紧跑。还好还好,今天知道了,万一以后走到说这样方言的地方,也不慌了。
话说回来,这个音,挺好玩儿的。
05.烘柿
![]()
柿子不能就叫“柿子”,得叫“烘柿子”,不“烘”的柿子没法吃,啥意思嘞,就是没熟透的柿子,太涩了,吃不了。
所以柿子要和苹果放一起,烘一烘,烘熟。
我家种的就是这种烘柿子。
当年爷爷去世,奶奶和几位长辈给我父亲兄弟三人分家,我们一家分了一棵柿子树。
一年又一年,柿子树越长越大,柿子结的时多时少,后来我才知道,果树分大小年,今年结的多,明年就结的少。
事实上,果真如此,去年我大爷家的柿子树硕果累累,今年果实稀疏,小鸟儿都不愿意光顾了。
其实,不管结多结少,村里愿意够柿子、吃柿子的人越来越少了。
树还在,柿己黄,不见当年偷柿郎。
再喷会儿,你家乡还有啥特别有意思的水果叫法儿?留言区,叫我长长见识
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有温暖的乡村记忆,仅此一号,点击关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