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是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东西。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朋友,早上一杯绿茶,饭后一杯乌龙,晚上再来点普洱养生,仿佛不喝都浑身不舒服。
可问题来了,有人喝得越多,血糖却越控制不住,一查竟然飙了上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茶不是“健康”的代名词吗?为啥也能让血糖失控?
![]()
难道是茶本身的问题?还是喝法出了岔子?说不定,喝错了那几种茶,真的会给血糖添乱。特别是一些本来血糖就不稳的中老年人,越喝越觉得乏力、口干,甚至饭量变大,其实身体早就在悄悄报警。
别不当回事,茶虽然不像甜饮料那么“甜言蜜语”,但有些茶,确实暗藏升糖陷阱。而这其中,尤其有三种茶,医生直言:能不喝就不喝,特别是血糖高的,最好绕着走。
![]()
先说点让人意想不到的。有一种茶,很多人都觉得是“代糖好选择”,喝起来清香甜润,还常被当作减肥神器。说的就是花果茶。
但花果茶里常常加了果干、蜜饯或者糖渍材料,冲泡时糖分全都溶进水里。一杯下去,哪是喝茶,分明是喝了果汁糖水。长期喝,血糖稳得住才怪。
还有一种是很多人喜欢的“健康茶”——蜂蜜柠檬茶。听名字就让人觉得养生,其实这杯茶的升糖指数特别高。
![]()
蜂蜜本来就是糖,柠檬的酸味掩盖了甜味,结果让人不知不觉喝得更多。尤其是市面上那些现成包装的蜂蜜茶饮料,糖含量高得吓人。别说是糖尿病人,正常人喝多了血糖也得往上蹿。
再说一种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奶茶味茶包。现在很多超市都能买到各种“奶香红茶”“焦糖乌龙”之类的茶包,包装不错,香味诱人。
可问题是,这些茶包往往含有植脂末、人造香精,有的甚至添加了乳糖、葡萄糖等甜味剂。喝着像在喝茶,实则血糖早就悄悄在涨。
![]()
那是不是所有茶都不安全?其实不是。茶本身并不会直接升高血糖,甚至不少研究表明,某些茶类比如绿茶、乌龙茶中的茶多酚,还具有一定的辅助降糖作用。但问题是,加料、掺糖、加工过度的茶饮,才是让血糖失控的罪魁祸首。
别小看这些“茶饮陷阱”。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平时身体挺硬朗,就是喜欢自制花果茶,每次还加点蜂蜜调味。结果体检时发现血糖飙到10多,吓得他赶紧停了茶。三个月后不加料,控制饮食,血糖就慢慢降下来了。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吃主食,不吃甜点,血糖就稳了。但忽略了饮料里的“隐形糖”,尤其是喝茶时不自觉地加料,才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陷阱。血糖波动大,不见得是饭吃多了,可能是茶喝错了。
![]()
尤其是老年人,胰岛功能本身就弱,再喝这种“甜味茶”,身体负担更大。长期下来,不只是血糖问题,还可能引发糖尿病并发症,比如视力模糊、手脚麻木,甚至肾功能慢慢变差。
那什么样的茶才适合血糖高的人喝?原叶茶是首选。也就是说,不加料、不混味、不加工的“纯茶”,比如绿茶、白茶、乌龙茶、普洱等。这些茶天然不含糖,还富含抗氧化物质,对血管、代谢有一定益处。
但也不是说茶多多益善。空腹喝浓茶、或者一天喝上十几泡,也会刺激胃肠、影响睡眠,甚至让人心慌、手抖。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更要注意茶的浓度和饮用时机。
![]()
还有个很多人没注意的问题:晚上喝茶,高血糖更容易被忽略。因为晚上吃得少,很多人以为血糖不会高,但如果又喝了点甜味茶,加上夜间代谢本身减慢,反而更容易在夜里血糖升高,第二天空腹血糖“莫名其妙”地变高。
如果喝茶时配点小点心、小饼干,或者饭后边喝边顺口吃点水果,就更容易“热量叠加”。特别是一些看似健康的坚果、红枣、葡萄干,如果搭配茶一起吃,热量和糖分都不低。
有些人喜欢自己泡“养生茶”,比如红枣枸杞、玫瑰花、陈皮等等。这些本身但如果加了冰糖、蜂蜜,就容易把一杯好茶变成“糖水”。而且有些干果类材料本身就含糖,还带有一定的升糖作用。
![]()
喝茶讲究时机、种类、搭配,尤其是血糖不稳定的中老年人,更要做到心里有数。一天三杯茶没问题,但宁愿清淡,也别图个口味好喝。有些“茶饮”喝着香,其实是血糖的“杀手锏”。
还有一个容易忽略的点是,市场上很多罐装、瓶装的“茶饮料”,其实糖含量远超可乐。有的甚至一瓶就含有30克以上糖,相当于吃下六块方糖。长期喝,对血糖的影响,比吃蛋糕还直接。
有些人说,那我喝无糖茶饮就好了。确实,无糖茶饮在成分上没加糖,但有些产品为了口感,会添加甜味剂,像阿斯巴甜、安赛蜜这些。
![]()
虽然不升糖,但长期大量摄入也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好的人群,建议还是以天然茶为主。
说到底,茶本身不是问题,喝茶喝出血糖问题,关键在于喝法和选择。想把茶真的喝成“健康水”,这三点最关键:不加糖、不加料、不过量。
而对于本身有糖尿病、血糖偏高、胰岛功能不全的人来说,茶更要谨慎选择、适量饮用。喝得对,是养生;喝错了,就是添乱。
![]()
日常生活里,血糖控制说到底是件细水长流的事,没什么灵丹妙药,也没有一招制胜。真正能把血糖控制住的,往往是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习惯,比如少吃几口甜、少喝一杯调味茶、控制好每一口入口的东西。
很多人控制饮食挺积极,运动也坚持,但血糖总是忽高忽低,问题很可能就藏在“喝茶”这件小事里。特别是那些看似健康、实则糖分爆表的茶,才是最容易让人“防不胜防”的。
不是茶不能喝,而是要学会怎么喝。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人,别被“养生茶”三个字骗了。喝茶这事,想喝明白、喝健康,得动点脑子。

参考文献: [1]李海英,张伟,刘晓敏.茶多酚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2,29(12):1-5. [2]吴丽,赵强.不同茶类对人体代谢影响的研究[J].食品与健康,2021,20(4):45-48. [3]王丽芳.市售茶饮料的糖含量分析与健康风险评估[J].营养与食品卫生,2023,35(6):76-8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