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年间,淄川太河镇有个叫罗圈峪的村子,藏在青龙山余脉的深坳中。村东南矗立着三道山岭:石门岭如青龙盘卧,蚕长岭似黄龙蛰伏,白峪岭若银龙静卧。这三岭对应着石门嵧、马嵧、黑嵧三条山峪,每条峪中都流淌着一条清溪,其中黑嵧里的小溪曲绕九折,人称“九曲龙河”。三岭三河两两呼应,宛如六条巨龙从群山间蜿蜒而下,龙尾齐齐汇聚在石门河心,形成“六龙朝宗”的罕见格局。但凡懂些风水的先生见了,无不啧啧称奇。
更奇的是石门河两岸的“对崖子”——两壁石崖高耸二十余丈,相隔仅一米有余,几乎伸手可及。崖壁的凹陷处藏着两个鸟窝,住着一对金鹁鸪。每到夜深人静,这对神鸟便周身金光四射,照得河面如铺碎金,“咕咕”的鸣叫声清越悠扬,直至天快亮时才停歇。村里人都说,这金鹁鸪是守护龙脉的灵物,有它们在,罗圈峪的灵气就散不了。
那年秋天,一位云游的南方风水先生路过此地,一见“六龙聚穴”的格局,又撞见金鹁鸪夜吐金光的奇景,当即驻足不走。他在村里借住半月,每日清晨登高观望,终于在一个拂晓望见一缕紫气从石门河旁的台地冉冉升起,直冲云霄。先生心中狂喜,断定这是“皇穴结穴地”——正穴若葬先祖,三代必出真龙天子;就连旁边的高地,也能出八位保朝将官。
他悄悄在穴地做了记号,星夜赶回南方,用陶罐盛了父亲的骨灰,千里迢迢返回罗圈峪。趁着黎明前的昏暗,他小心翼翼将骨灰埋入正穴,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可他万没想到,这一切都被早起拾粪的赵老汉看在眼里。赵老汉急忙把此事告知族人——那片台地本就是赵家的祖产。族人一听,又惊又急:“自家的风水宝地,怎能让外人占了!”
当夜,赵家子弟便带着工具潜入台地,将南方先生埋下的骨灰刨出,扬进了石门河,随后连夜把自家先祖的骨灰葬入正穴。邻近王家庄的肖氏家族听闻此事,也赶忙把自家的墓地迁到了台地北侧的高地上,盼着沾些龙脉福气。
南方先生回到家中,日日盼着祥瑞之兆,可一年过去,家中毫无异动。他满心疑惑,凭着经验断定自己绝不会看走眼,便再次返回罗圈峪查验。一到穴地,见泥土有翻动的痕迹,顿时明白真相。先生又气又恨,心想“你不让我得,我也不让你成”,当晚便借着夜色攀上陡峭的石崖,悄悄摸走了那对金鹁鸪。
神鸟一失,罗圈峪的风水悄然生变。过了三代,赵家族人中并未出真龙天子,只出了个酷爱唱戏的子弟,每逢庙会便扮演皇帝,唱腔惟妙惟肖,却终究是戏中帝王;肖氏家族虽人丁兴旺,弟兄八人个个身强体健,却终日只能上山放羊,成了乡人口中的“山野将军”。
后来另一位风水先生路过,见此地格局虽在却灵气涣散,问及缘由后长叹:“金鹁鸪乃龙脉之眼,眼失则脉断。若非神鸟被取,赵家出真主、肖家出将官,本是天意啊!”
如今,罗圈村的“对崖子”依旧矗立,石门河的流水潺潺不息,只是再也不见金鹁鸪的金光。“六龙聚穴”的传说与金鹁鸪的故事,却随着山间的风,在淄河两岸流传了数百年,警示着后人:风水虽妙,更需惜缘守德。强求与破坏,终究会错失天赐的福泽。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