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1月14日讯11月12日,惠民县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县民政局专场。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景乐军,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磊,县民政局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婚姻登记服务中心主任罗珊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并介绍惠民县民政局是如何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
据刘海波介绍,首先是主动发现,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服务”。建立了“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主动发现机制。线上,依托山东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整合了民政、医保、教育等13个部门的数据,就像给困难群众织了一张“安全网”。今年以来,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息6243条,例如某个家庭医疗支出突然增大,都会第一时间跟进核实。线下,建立了主动发现机制,114名社会救助协理员和村(社区)党员志愿者就像“移动探头”,定期走村入户,及时发现困难群众。今年以来,通过主动发现机制,新增救助对象1628人,临时救助435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54余万元。
多元帮扶,变“单一救助”为“综合服务”。推动社会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型升级。例如,制定了3大类29项服务清单,对全县2万多名低收入人口进行全面摸排,精准识别出8385条服务需求,开展关爱类和发展型服务8194人,服务类社会救助覆盖到全县低收入人口的33%。今年开展的“彩虹人生”项目,对有意愿的精神障碍残疾人提供了专业康复服务2725人次。
长效机制,变“短期救助”为“持续赋能”。注重帮助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实现就业增收,今年以来,依托“全面摸排、分类赋能、精准施策、政策支撑”的就业帮扶模式,通过技能培训、开发公益岗位等方式,帮助1452名低收入人口实现就业增收。在政策支持方面,严格落实就业成本扣减、低保渐退等激励政策,对实现稳定就业的家庭给予了政策缓冲期,消除群众的顾虑,激发低收入人口通过劳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通过以上三个转变,更多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在纳入救助服务范围时享受到了便利和实惠,用实际行动不断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本网记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