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过,北方杀年猪的氛围尚未浓厚,但猪价已提前躁动。2025年11月15日全国猪价:外三元生猪均价11.74元/公斤,环比小幅下探0.09元,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区域分化暗流汹涌——东北三省全线飘红,华南两广却“绿”意盎然,猪粮比5.16:1,养殖端再度陷入“盈亏平衡线”下的拉锯战。
![]()
一、东北“三连涨”,天气与情绪共振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主流价5.7-6.0元/斤,较昨日普涨0.1-0.2元/斤。当地贸易商透露,近日东北大部迎来今冬首场暴雪,高速限行、调运受阻,屠企收购难度加大;叠加散户压栏等价,供应短暂收紧,带动猪价上扬。不过,由于终端白条走货一般,涨价后劲仍需观察。
二、京津冀“逆势”下滑,消费端拖累
北京、天津、河北主流报价5.9-6.0元/斤,单日下滑0.1元/斤。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白条猪上市量环比增4%,但批发价却跌0.2元/斤,显示出终端消费跟进乏力。业内分析,北方灌肠、腌腊尚未集中启动,屠企订单有限,压价意愿增强。
三、华东“涨跌互现”,苏皖鲁成“洼地”
上海、浙江因外来务工人员集中,消费相对刚性,猪价维持6.0-6.2元/斤并小幅上涨;而山东、江苏、安徽则因本地养殖场出栏积极,供需宽松,价格横盘甚至阴跌。值得注意的是,江苏5.8-6.1元/斤的区间价差高达0.3元,省内“北高南低”格局明显,反映调运活跃度下降。
四、华南“旺季不旺”,两广跌破“6”关口
广东6.1-6.3元/斤、广西5.2-5.5元/斤,日跌幅0.1-0.2元/斤。与往年立冬后腊肉、腊肠加工高峰相比,今年华南气温偏高、降水偏多,腌腊需求推迟;同时,两广地区大体重猪源充足,部分集团场为完成月度计划降价出栏,导致价格踩踏。
五、西南“稳中有跌”,川渝跌破“5.6”
重庆5.5-5.6元/斤、四川5.5-5.7元/斤,终端零售价甚至低至7.5元/斤,消费者“猪肉自由”回归,但养殖户却苦不堪言。当地某养殖合作社负责人表示,目前自繁自养成本线约6.0元/斤,每出栏一头120公斤肥猪亏损近百元,部分小场已开始淘汰低产母猪。
六、饲料端“降本”有限,猪粮比再破警戒线
玉米2276元/吨,环比跌54元;豆粕3064元/吨,微涨13元。按当前料肉比测算,猪粮比5.16:1,连续两周低于5.5:1的盈亏平衡线。行业测算,若猪价短期无法回到6.0元/斤以上,东北、华北部分高成本场将被迫加速去产能,或奠定2026年二季度猪价反弹基础。
七、后市展望:腌腊季能否“救市”?
短期看,11月下旬北方降温、南方干燥的窗口期若到来,家庭灌肠、集团腌腊集中启动,有望在一周内消化2%-3%的大体重猪源,带动猪价整体回升0.2-0.3元/斤。但中期而言,能繁母猪存栏仍高于3900万头绿色区间,供给宽松格局未改,春节前或呈现“涨—跌—再涨”的“N”字形震荡。
【结语】
对于养殖户,当下比“赌行情”更重要的是“降成本、控节奏、防非瘟”。毕竟,当猪价无法给出超额利润时,谁能把成本做得更低,谁就能在下一个春天来临之前,留在牌桌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