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价突破每盎司4300美元,国内金饰价格直奔1300元/克,这场黄金暴涨背后,是美元信用体系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年以来,黄金累计涨幅超过66%,创下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的最大年度涨幅。
这场看似疯狂的资本盛宴,实则是全球资产配置逻辑的根本性重构。
![]()
2025年美元信用体系遭遇多重冲击,美债规模突破37万亿美元,政府停摆事件反复上演,区域银行信贷危机持续发酵。
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推高美国进口成本,加剧滞胀风险,美元指数年内暴跌超10%,连续跌破100、99两大关口。
黄金与美元指数的负相关性达到-0.68,美元疲软直接推动金价攀升。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加速这一进程。
2025年9月17日,美联储启动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4.00%-4.25%,点阵图释放年内再降50基点的信号。
美元指数从年内高点回落超8%,10年期美债实际利率从4.5%降至3.2%,黄金作为零息资产的配置价值显著提升。
![]()
全球央行持续购入黄金形成刚性支撑。
2025年三季度,各国央行狂买220吨黄金,中国央行连续12个月增持,累计规模超150吨,9月末黄金储备达7406万盎司。
新兴市场央行近5年黄金储备占比从10%升至18%,这种国家战略级的配置行为,为金价构筑了1980年未曾出现的结构性支撑。
央行购金不仅是资产配置,更是对全球货币体系的重新定价。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公开建议将15%资产配置于黄金,认为债务工具已不再是有效的财富储藏手段。
高盛随之将2026年金价预期上调至4900美元,理由是央行增持与私人部门分散化需求强劲。
![]()
2025年全球地缘风险指数升至近10年新高,俄乌冲突持续发酵,中东局势紧张,关税战引发的单月涨幅达8%。
这些事件不断刺激市场避险情绪,最近两个月黄金价格月涨幅均超过10%。
通胀层面出现新的传导机制。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全球供应链成本上升,尽管全球核心通胀回落至3.2%,但仍高于主要央行2%的目标。
历史数据显示,1971年至今黄金价格涨幅超50倍,远超全球年均3.5%的通胀率。
在2020-2023年全球大通胀周期中,黄金年化涨幅12.3%,跑赢同期6.8%的全球年均通胀。
散户资金大规模涌入改变市场结构。
中国、印度等传统黄金消费国需求旺盛,仅中国婚庆市场每年消耗黄金超300吨,2025年金店实物黄金销量同比增长28%。
投资端表现更为强劲,散户投资性购买量同比增长45%,金条、金币销量翻倍,工商银行“积存金”规模突破500亿元。
![]()
黄金ETF成为散户参与的主要渠道。
2025年9月全球黄金ETF实现145.6吨的净流入,总持仓量升至3837.7吨。
博时黄金ETF市值达到390亿元,华夏黄金ETF规模突破300亿元。
这种“追涨效应”显著放大市场成交量,但也带来短期波动风险。
2025年9月,黄金价格突破3650美元/盎司,彻底超越1980年1月经通胀调整后的历史高点。
这个沉寂45年的纪录被打破,意味着黄金真正跑赢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通胀。
1980年黄金价格850美元,按通胀调整后相当于当前的3650美元,本轮上涨使黄金的“抗通胀”属性得到彻底验证。
这种突破发生在多重恶性因素叠加的背景下:美国债务与赤字急剧膨胀、美联储公信力遭受质疑、地缘政治格局破裂。
与1980年不同的是,本轮上涨获得央行购金的结构性支撑,使得突破更具可持续性。
![]()
黄金期货与现货价差持续扩大,反映市场预期分化。
8月8日,COMEX黄金期货价格盘中冲高至3534.10美元/盎司,伦敦金现货最高触及3409.04美元/盎司,期现价差突破100美元/盎司。
这种差异源于期货市场对突发信息的敏感度更高,而现货市场受交割周期和物流制约。
这种分化预示市场博弈加剧。
上海黄金交易所发布风险提示,呼吁防范市场波动风险。
华尔街机构出现罕见分歧,花旗银行将三个月金价目标从3300美元上调至3500美元,摩根大通预测2025年第四季度金价均价达3675美元。
美国联邦政府持续停摆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除公共服务暂停外,关键经济数据发布进入真空期,10月非农就业报告和CPI数据无法按时发布。
美联储依赖的数据缺失,导致10月利率决议难度增加,市场对政策路径的判断出现显著分歧。
两党政治博弈进一步削弱美元信用。
特朗普在政府裁员与施压美联储降息上取得进展,但“大而美”法案可能使未来十年基础赤字增加约2.4万亿美元。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这种财政扩张将持续侵蚀美元信用根基。
![]()
黄金与比特币呈现互补而非替代关系。
黄金凭借千年信用基础,仍是应对主权信用危机的核心资产;比特币在跨境支付和资产全球化配置中展现优势。
市场结构决定二者差异:黄金市场以央行和长期机构投资者为主,持有量占比超60%。
比特币日均换手率较高,杠杆交易占比超60%,更显风险资产属性。
这种分化在极端场景中尤为明显。
战争时期,黄金是跨周期财富载体,但历史上曾出现政府强征案例;比特币则依赖网络和电力,在全面战乱中功能受限。
资产属性差异决定其适用场景的不同。
2025年4月,金价单日波动超100美元成为常态。
![]()
4月22日现货黄金突破3480美元/盎司,次日跌破3300美元,月末又回升至3300美元之上。
这种高频波动是政策博弈、资本套利与全球信用体系裂痕共同作用的结果。
贸易政策变化是波动主要来源。
4月23日,美国财政释放关税谈判缓和信号,金价应声下跌。
产业链传导滞后性加剧波动,上游冶炼企业因成本上涨启动套保操作,引发现货市场抛售。
这种波动性成为新常态下的投资挑战。
当黄金突破通胀调整后的历史高点,当各国央行持续运回存于海外的黄金储备,当散户投资者开始将黄金ETF作为标准配置,这是否预示着全球货币体系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重构?
如果黄金的终极价值在于对冲主权信用风险,那么当前这轮上涨究竟反映了多少实质性的风险定价,又包含多少群体性的信心透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