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的旅途 ~ 纯音乐,亮哥本人
文/醉眼朦胧看世界
2025年11月,东方甄选一则离职声明刷屏全网:“孙东旭因个人职业规划,将卸任东方甄选CEO一职,俞敏洪先生尊重其决定并致以最诚挚的祝福。” 没有撕逼、没有互撕,甚至没有一句含糊其辞的辩解,这场跨越18年的师徒情、创业缘,以最体面的方式画上句点。
从北大校园的落魄创业者到教培行业的领军者,从“双减”后的绝境重生到东方甄选的市值狂飙,俞敏洪的半生沉浮里,藏着三次震动行业的“散场”。而每一次告别,都藏着成年人最该读懂的生存智慧。
1
北大被逐:狼狈的散场,是命运的“倒逼式成长”
1991年的燕园,注定是俞敏洪人生的第一个“分手现场”。因在校外兼职代课,他被学校给予行政记过处分,校园广播连续三天循环播报他的“罪状”,讲台被撤、学生被分流,这份体制内的安稳,以近乎羞辱的方式与他散场。
彼时的俞敏洪,拎着一床旧被褥走出北大南门,站在中关村的人流里茫然四顾。没人知道,这个被命运“扫地出门”的青年,会在一间10平米的小平房里,用浆糊和海报贴出中国教培行业的传奇。多年后在东方甄选的直播里,俞敏洪笑着回忆:“当时觉得天塌了,现在回头看,若不是那次‘被散场’,我可能一辈子都只是北大的一个普通讲师。”
狼狈的告别里,藏着命运的伏笔。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失去”,不过是生活在为更合适的人生让路。
2
三剑客散场:巅峰时的别离,是对彼此的“成全式放手”
上世纪90年代末,俞敏洪远赴美国,用“刷盘子攒下的积蓄+掏心窝子的诚意”,请回了儿时伙伴徐小平、同窗好友王强。三人组成“新东方三剑客”,俞敏洪管运营、徐小平掌留学规划、王强抓教学质量,配合得天衣无缝。
那些年的新东方,藏着太多热血又有趣的创业片段:俞敏洪半夜带着员工在街头贴广告,被城管追得满城跑;徐小平为了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弹吉他唱歌;王强用一口流利的英文,把枯燥的词汇课讲成“脱口秀”。在三人的联手推动下,新东方从单一培训班成长为美股上市公司,市值一度突破200亿美元。
但随着公司壮大,经营理念的分歧逐渐显现:俞敏洪想稳扎稳打做规模化,徐小平希望布局创投生态,王强则坚持深耕教学品质。2000年前后,徐小平、王强相继离开新东方,各自开启新的事业版图。面对外界“兄弟反目”的猜测,俞敏洪在发布会上坦然回应:“我们不是敌人,只是选择了不同的赛道。他们值得更广阔的天地,我能做的就是祝福。”
后来,徐小平成为创投圈“最懂创业者的投资人”,王强创办的真格基金风生水起,而新东方依然稳居教培行业龙头。这场巅峰时的散场,没有撕破脸的纷争,只有“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默契——最好的伙伴,从来不是捆绑在一起,而是允许彼此奔赴更热爱的人生。
3
东方甄选的转身:巅峰时的告别,是清醒的“格局式传承”
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教培行业遭遇灭顶之灾。新东方市值暴跌90%,2000多亿市值蒸发,1500个教学点退租,8万多名员工面临失业。俞敏洪站在直播间里,对着镜头深深鞠躬:“对不起,让大家失望了。” 但他没有沉沦,而是带着团队转型农业直播,捐出8万套新课桌椅,用“不欠一分钱”的承诺,体面告别教培时代。
此时,孙东旭临危受命。这个跟着俞敏洪18年的“徒弟”,从基层员工一路做到CEO,陪着新东方熬过最难的日子。2022年,他带领团队开创“知识式带货”新模式,董宇辉的“兵马俑脸+满腹诗书”爆火全网,东方甄选3天涨粉500万,2023年GMV突破100亿,2024年自营品销售额达38亿,2025年更是创下自营品突破50亿的佳绩,让新东方在绝境中重生。
就在事业如日中天时,孙东旭选择离开。俞敏洪在内部信中写道:“东旭跟着我18年,从毛头小子长成能独当一面的管理者,他有自己的职业追求,我不能耽误他。” 而孙东旭的离职声明里,满是感恩:“俞老师是我的恩师,也是我的贵人,东方甄选永远是我的家。”
没有权力斗争,没有利益纠葛,这场巅峰时的散场,让网友感慨:“这才是成年人的告别范本!” 反观职场中那些反目成仇的案例——从阿里合伙人的分裂到创业公司的股权之争,太多人把“散场”变成“战场”,却忘了相聚的初衷。
4
俞敏洪的“散场哲学”:格局,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三次惊天散场,俞敏洪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成年人的体面”:
- 不纠缠过往:被北大处分时,他不抱怨不辩解,转身创业;三剑客散场时,他不指责不挽留,真心祝福;孙东旭离开时,他不阻碍不猜忌,全力支持。
- 不放弃成长:每一次散场后,他都能快速调整方向,教培时代落幕就转型直播,核心伙伴离开就深耕产品,把“失去”变成“成长的养分”。
- 懂成全他人:他说“真正的领导力,不是把人绑在身边,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徐小平、王强、孙东旭,这些从他身边离开的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而新东方也始终保持着生命力。
人生本就是一场不断相遇又不断告别的旅程。我们或许会遭遇职场的“被散场”,会经历友情的“渐行渐远”,会面临生活的“猝不及防”。但俞敏洪的经历告诉我们:散场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体面和格局。
体面的告别,不是结束,而是彼此成全的开始;格局的大小,决定了人生能走多远。就像俞敏洪在孙东旭离职后说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总有新的相逢在等你。”
原载《铃子随笔》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