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终究是来了。
今年7月,江西那边先放了个风,说要整治工程招投标。
一开始,大家还以为是老样子,就查个3年。
没过多久,规矩大改:不是3年,是13年!
![]()
为什么是“13 年”?背后逻辑其实非常清晰。
一、法律时效正好能覆盖
那些贪污受贿、串通投标的大罪,追诉期是多久?10年到20年。
倒查13年,意思就是:你别以为退休了,就上岸了。
你就是现在天天在家打高尔夫,13年内的账,照样给你翻出来。这叫“追责无死角”。
二、工程本身生命周期长,隐患往往滞后暴露
一个大项目,一座大桥,一栋大楼,从开工到用个七八年,大概多久?
8到12年。
那些当年埋下去的“雷”,那些偷工减料的“隐蔽工程”,那些“定时炸弹”,是不是正好在这几年,开始集中爆炸了?
现在查,正好。
三、2012年11月是一个技术与制度的分界线
为什么是2012年?因为那一年,是“纸”和“电脑”的分界线。
那时,《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正式生效,也是全国招投标从纸质文件向电子化过渡的关键节点。
电子招投标的普及,使得历史数据难以篡改,“数字证据”成为可能。
以前靠“纸质猫腻”可以糊弄过去,现在在系统记录面前,根本藏不住。
![]()
那么这次重点到底查谁、查什么?
说白了,就两种人:
- 违规竞标、串标、围标的企业。
- 在招投标链条中拥有话语权的权力岗位人员。
以前,大家总说国企喜欢“内循环”,搞“形式合规”。这回,这些事估计就是重点。
审计署早就放话了,光是40多个部门,就查出80多处违规,很多都是十多年前的老账。
![]()
这场行动的本质,不只是清查过去,更是一次“系统级重启”。
那个靠“关系”、靠“酒桌”、靠“人情”就能拿项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未来,是拼合规、拼实力、拼技术的时代。
你还想用老一套的玩法?
我劝你,赶紧把自己公司的老合同都翻出来,自己先过一遍。
因为,在数据和代码面前,那些当年的猫腻,等于是在“裸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