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初冬的昌平
行走在城市街巷、社区周边
曾经割裂空间的破旧围墙、冗余护栏
早已不见踪影
取而代之的
是连片的茵茵绿地和通透的城市视野
自今年4月启动城市空间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区城管委以“撤栏拓空、规范围挡、拆墙覆绿”为核心,创新“全链条统筹、分类化施策、长效化管控”模式,用精细化治理破解城市空间“封闭之困”,推动城市空间从“管理壁垒”向“共享惠民”加速转型。截至目前,累计拆除护栏围墙11.7万米,完成覆绿938亩,让民生福祉在“拆”与“建”的转换中落地生根。
![]()
“以前这处厂区搬走后,围墙圈着一片荒地,垃圾堆积、尘土飞扬,我们路过都得绕着走。现在围墙拆了,土地整饬一新,种上了草籽,现在看着就敞亮!”在南邵镇原铭嘉亮点厂区,居民李先生指着眼前这片焕发新生的绿地,语气里满是欣慰。平平在现场看到,曾经围合厂区的老旧围墙已全部拆除,鲜嫩的草芽冒出地面,与周边社区的景致连成一片。南邵镇负责人介绍,这片闲置地块的整治是昌平区城市空间专项整治的典型实践,“我们按照‘一地一方案’原则,先拆除废弃围墙,再对土壤进行翻整改良,选取适合本地气候的易养护植被开展覆绿,既解决了环境痛点,又为居民拓展了休闲空间。”
![]()
同样的蝶变也发生在我区各镇街的其他闲置场地,曾经杂乱堆砌的空地被围墙围挡封闭,成为影响市容市貌的“死角”。如今拆除后,散播了草籽、点缀了景观灌木。“以前家门口都是围墙围挡,看着堵心,现在推开窗就是绿色,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环境!”市民王女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场城市空间的“破界行动”,背后是区城管委系统谋划、精准施策的治理智慧。“根据区委城工委会议精神,我们组建专项工作专班,构建‘专班统筹、部门帮扶、镇街实施’三级工作体系,从一开始就明确了‘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服务于社会’的核心目标。”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摸清底数,区城管委采取“镇街自查+区级统筹”的拉网式排查,对破损围墙、施工围挡、防尘网苫盖裸地等问题全面梳理,建立“拆除、规范、保留”三类台账2517处,实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管”。
“我们坚持‘拆除一处、美化一片、惠民一方’,不让整治留下盲区,不让空间闲置浪费。”区城管委工作人员说,在整治过程中,拒绝“一刀切”,推行分类施策的精细化治理。针对废弃破损围墙、非施工围挡及防尘网等拆除类问题,坚持应拆尽拆,优先腾退空间用于覆绿;对于企业、个人、集体的自有围墙围挡等保留类设施,在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引导进行立面整修、统一规范,做到“干净、整洁、美观”;而对于必需的施工围挡等规范类设施,联合修订《昌平区建设工程施工围挡规范化实施方案》,将其打造为展现城市形象的景观窗口。数据见证成效:截至目前,已有效解决各类环境问题2050处,累计拆除护栏护网、围墙11.7万米、揭除防尘网65.6万平方米,完成覆绿面积约938亩,相当于新增132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绿地。
![]()
为守住整治成果,我区建立长效化管控机制,筑牢“守成”防线。通过结合城乡环境建设检查开展“回头看”,对保留点位重点核查,确保问题“发现即整改、整改即销账”;针对无项目带动的覆绿地块,建立“镇街自验—区园林绿化局复验—资金申请”的闭环流程,倒逼责任落实;探索推行“人人都是网格员”机制,发动356名城管委系统人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巡查,主动发现并解决,7月以来新增处置问题3012件。同时,针对拆除护栏后可能出现的秩序风险,通过优化交通标线、增设安全岛等“物防”措施,搭配智能监控、感应提示、电子屏警示等“技防”手段,实现安全与通透的双重保障。
![]()
展望未来,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城市空间专项整治与功能重塑,结合城市规划及市民需求,对已整治地块开展功能升级,通过建设口袋公园、覆绿露营等公共服务元素,让“拆出来”的空间真正成为“用起来”的惠民空间;同时总结提炼整治成功经验,强化部门联动与镇街协同,排查待开发地块、拆迁遗留空地等并建立标注位置、面积、闲置时长的《闲置地块清单》,借鉴常州“政府出地、企业出资”的PPP模式,实现“闲置荒地”向“便民空间”的有效转化。
来源:北京昌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