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局长与社区民警,你会选择哪个?
潘丹勇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2009年,他主动从机关下沉社区,至今已坚守16年。他曾被提拔为洛阳市公安局洛龙分局副局长,却在任职3年后坚持辞去职务,重返社区。
是怎样的力量,让社区民警这一岗位如此吸引他?
他说:“我喜欢和群众打交道,每天能见见群众,帮他们解决问题,我心里就很踏实。”
一辞一归的背后,是一名普通民警对万家灯火最深沉的表白。
人物介绍
潘丹勇1996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先后当过巡警、特警、机关民警。2009年,他主动申请下沉社区,成为一名社区民警。2021年,因工作成绩突出,他被提拔为洛龙分局副局长,但他仍主动兼任社区民警,每周有两天驻守警务室服务群众。
2024年6月,出于对群众工作的热爱,潘丹勇在深思熟虑后申请辞去副局长职务,重新回到社区,用一片“丹”心守护洛龙区定鼎门社区的万家灯火。
潘丹勇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119消防奖先进个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0 1
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
“跟他搭档很踏实”
——社区干部
“他特别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跟他搭档很踏实,也很有干劲,因为会很有成效。”定鼎门社区党委副书记秦杨这样评价潘丹勇。
走进定鼎门社区,丰富的公共服务和设施令人眼前一亮:适合老年人的艺术公益课堂、方便群众生活的社区餐厅、青少年安全教育体验基地以及定鼎门警务室。这个2011年成立的社区,从零起步,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社区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潘丹勇的长期付出。
面对辖区2.1平方公里,2.9万余名群众的治理挑战,潘丹勇以党建为引领,主动打破部门壁垒、整合社区资源,以创新破题,将多元协同与科技赋能结合,积极构建多元共治平安格局。
他联合社区、司法行政、法院工作人员建立“三调合一”调解室,融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力量,发挥“人头熟”优势;邀请律师在各小区培育“法律明白人”,定期培训调解员、信息员,为矛盾化解提供专业法律支撑。2024年以来,潘丹勇共牵头化解矛盾纠纷96个,化解率100%。
为让安全教育从说教式变成沉浸式,潘丹勇多方奔走,协调检察、司法行政、消防、交警、应急等部门,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引入多媒体、VR等科技设备,建成涵盖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灾减灾、防欺凌等内容的青少年安全教育体验基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35次,覆盖群众6000余人次。
![]()
“我们这几个安全教育体验基地非常火,深受孩子们的喜欢。高峰时段,学校需要提前预约,排队参观体验。”潘丹勇笑着说。
“我们经常带学生来体验学习,比放课件、视频的效果好太多了。”洛阳市实验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说。
此外,潘丹勇还联合社区党委创新开展“相对不起诉人员社区服务”试点工作:组织轻微违法犯罪嫌疑人参与治安巡逻、反诈宣传、交通疏导等社区服务,帮助迷途者重返正途。
0 2
救助帮扶困难群众
“他是我们的‘常备药’”
——居民
“群众的电话就是老潘的‘兴奋剂’。他追求的不是走得多高,而是更高境界——为人民服务。”洛龙分局开元派出所所长张景周说。
![]()
在定鼎门社区,很多独居老人都备着一份特殊的“常备药”——写有潘丹勇通信方式的警民联系卡。
80多岁的张阿姨有一个药盒,里面放着每天要吃的十几种药,药盒最上面就是警民联系卡。2024年11月的一个深夜,张阿姨突发疾病,胸闷得说不出话,她挣扎着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电话接通后,她已无法出声。潘丹勇心头一紧,立刻意识到张阿姨出事了!他第一时间赶到张阿姨家,破门而入,将老人火速送往医院。因为抢救及时,张阿姨转危为安。
从此,社区居民总爱开玩笑说:“他是我们的‘常备药’,是‘速效救心丸’。”
这份守护,要从一本特殊的登记册说起。2010年起,潘丹勇便开始详细记录辖区每一位独居老人、残疾人的信息。多年来,他坚持每月电话回访或上门走访,帮他们修水电,陪他们聊家常。
今年10月29日,在重阳节的活动上,他忙着给辖区独居老人发放“平安电子胸卡”。“这上面有3个键,可以存家人和我的电话,带定位。就像个随身安全卫士,有困难一按,我们就能找到您。”他细心地讲、手把手地教。
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源于他内心最朴素的信条:“群众可能一辈子只找我一次,所以我必须努力让每一名找我的群众满意。”
除了独居老人,潘丹勇还十分关注社区的困难家庭。十几年来,他把辖区的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信息登记造册,一旦有人求助,他必定第一时间上门办理。他还积极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协调,争取各种救助和帮扶政策。对于失业在家的群众,潘丹勇主动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帮助他们重新找到工作。在潘丹勇的努力下,许多困难家庭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社区居民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
“要有责任心,要善良,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潘丹勇说。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他累计为群众找回物品3900余件、现金18万余元,保管未上锁车辆586辆……
“每天朝阳升起时,走向我的辖区,我就心里踏实、身上有劲!”潘丹勇说,“如果可能,我想在警务室干一辈子,退休了也继续服务群众,共同守护平安家园。”
0 3
为安全教育搞“发明”
“你心里装着珍贵的东西”
——学生和家长
“他坚守护学岗很多年了,不管季节怎么更替,上学时间怎么变动,他总是提前到岗,我们的学生和他都很熟悉。”洛阳市实验初级中学副校长常冬冬表示。
定鼎门警务室辖区有3所中小学。学生上学的日子,早晨6点50分,潘丹勇准时出现在中学门口;早高峰后,又转战小学门前继续护学。放学时,他总是护送完所有孩子才离开。
“潘警官,人心最美丽的样子,就是你的样子——一身正气、夙夜在公,坚毅温暖、令人踏实。你心里装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你的小家和我们大家。”2025年8月29日,定鼎门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及家长向潘丹勇送上亲手制作的工艺品与感谢信。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定鼎门社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中心的墙上,列着法院、检察、司法行政等12个协作部门的名单,这是潘丹勇链接各方资源的又一成果。他协同3所学校建立“鼎力守护”“政和护苗”“实时守未”工作室,将护苗触角延伸至校内;设立防欺凌学生信箱,对不良行为分级处置,推动学校、家长、民警、网格调解员等共同参与;通过谈话、教育、警示等方式主动预防,化解学生矛盾。
为了把生硬的安全教育变得有趣,潘丹勇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发明家”。他将防火、防骗等知识融进棋盘,设计出“社区安全棋”和“校园安全棋”,这两项发明都获得了国家专利。如今,8000多套安全棋免费发放到孩子们手中,安全知识在欢声笑语中走进孩子们心中。
![]()
凡人民所需者,莫不全力而为。潘丹勇还定期组织校园安全指导、法律知识普及等活动,将校园矛盾化解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机结合,持续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今年以来,他成功化解学生矛盾28起。对涉嫌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开展矫治帮教,带领他们参与社区服务等,帮助6人顺利回归社会。
此外,两名困难女童在他的帮助与影响下健康成长,孩子亲切地称呼他“警察潘爸爸”。
0 4
16年深耕社区警务
“灯一亮,我就知道是他来了”
——退休老人
“早上6点多灯一亮,我就知道是他来了。我们很熟悉了,我总是叫他‘勇’。他就像老电影《今天我休息》里的警察马天民一样,每天都很忙。”社区居民张建荣说。
![]()
退休多年的张建荣经常参加社区的老年文艺活动,她发现潘丹勇总是早晨6点多就到社区,开始忙碌的一天。“他特别会利用时间。在老年人兴趣班的课间,他会用3分钟时间讲讲最新的反诈知识。”张建荣说。这项“3分钟讲安全”的活动,潘丹勇已开展100余场。
多年来,潘丹勇深耕社区警务,全力打造“一村(格)一警”示范田。他组建楼院“电动车巡逻队”,让每个小区都有专属巡逻“警车”;整合各小区力量成立义务巡逻车队,实现跨小区互助;首创楼院消防站,在9个小区门岗设点,培训保安,让他们成为义务消防员,成功扑灭多起初期火灾。他探索出的“3231社区消防工作法”荣获“全国119消防奖”。
自2017年兼任社区党委副书记以来,潘丹勇推动“警格+网格”深度融合,构建治安防控、民生服务、法治宣传多位一体职能体系;推动设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依托人大代表工作室收集民意、服务群众;兼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讲师,持续开展安全宣传。
目前,定鼎门警务室已成为洛阳市“一村(格)一警”社区警务现场教学点,接待各省、市代表团调研30余次。
潘丹勇的“逆行”,在追求进步的时代显得如此独特。他用16年的坚守与创新,生动地诠释了“此心安处是吾乡”。一片“丹”心,不为名利,只为承诺,“定”住了社区的平安基石,“鼎”起了万家灯火的和谐与幸福。
来源:平安中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