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没钱了大家战战兢兢不敢花,还是直播带货的疯狂让买家早就“看麻了”?
57.98亿个包裹正从全国各地发出,279.21元的平均客单价创下新纪录,16950亿元的全网销售额——2025年双十一再次交出了一份数字上颇为亮眼的成绩单。
![]()
尽管数字如此耀眼,甚至还超过了去年的1.44万亿,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今年的双十一却格外“安静”……
消费观念的集体转型:
还记得双十一刚兴起的那几年吗?
![]()
那时候,消费者会提前几个星期就开始往购物车里添加商品,熬夜等待11月11日零点的到来,仿佛要把一整年的购物欲望都在这一天释放。
那时的双十一,不仅仅是一个购物节,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集体狂欢的仪式。时过境迁,如今的消费者面对双十一,显得格外冷静和克制。
![]()
这种转变并非偶然。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成熟和消费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意识到,盲目跟风消费不仅浪费金钱,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
他们开始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耐久性和环保性,而非单纯追求低价和潮流。与此同时,消费分级的趋势也日益明显。说白了就是,只有便宜这一个卖点的东西,很难打动人了。
![]()
有人倾向于选择高品质、高价格的产品,愿意为更好的使用体验多掏点钱;另一部分人则更关注性价比,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价格更低的产品。
社会舆论环境的变化也在推动消费观念的转型。近年来,过度消费、攀比消费的现象受到舆论批评,而理性消费、环保消费的理念则得到广泛传播。
这种价值导向的变化,一步一步把消费者推向了真正物美价廉的商家。
![]()
平台与商家的双重困局:
面对消费者观念的变化,电商平台和商家也在经历阵痛。最直接的感受是:传统的促销手段不再那么有效了。
满减、折扣、优惠券这些曾经屡试不爽的促销工具,如今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大不如前。消费者似乎已经对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产生了“免疫力”。
![]()
现在的消费者精得很。会计算各种优惠后的实际价格,会对比历史价格曲线,甚至会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更低价格。想要用简单的价格策略吸引他们,难度越来越大。
况且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也进入了新阶段。过去,平台间主要比拼的是促销力度和商品价格;现在,服务体验成为了新的竞争焦点。
![]()
物流速度、售后服务、用户体验这些“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消费者要的已经不只是低价而是省心。都希望在一个平台上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从选购商品到售后服务,都能有顺畅的体验。
这种变化也体现在今年的双十一活动中。各大平台都在弱化成交额的数字游戏,转而强调服务升级和体验优化。
![]()
例如,延长价保周期、优化物流体验、完善售后保障等措施,都显示出平台正在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对于商家而言,双十一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双十一是清理库存、冲击销量的好时机;现在,它更多成为了品牌展示、用户互动和形象塑造的平台。
![]()
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采取全年均衡的营销策略,而非将资源过度集中在双十一期间。更看重双十一期间的品牌曝光和用户积累,而非单纯的销售额。
新消费时代的路在何方
双十一的未来会怎样?这个问题引发了各路专家的思考。从短期来看,双十一这个延续了十多年的购物节仍会继续存在,但其形式和内涵必将发生变化。
![]()
它可能会从一个单纯的“购物狂欢节”,转变为一个融合娱乐、社交、文化等多元要素的综合性节日。
也有人表示,未来的双十一可能会更像一个全民参与的娱乐消费节日。购物仍然是重要组成部分,但不会是全部。
![]()
平台会通过晚会、直播、互动游戏等内容形式增强用户黏性,让购物节的边界不断拓展。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双十一的转型背后,也离不开消费者们的成长。
其实很多习惯网购的人不是没钱了,而是不需要那么多东西了,换言之基本的物质满足不了他们,什么情绪价值之类的反而成了新消费趋势。
这种转变意味着,单纯依靠价格优势已经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所以如今想卖东西必须得抓住买家的真需求,提供真正配得上价钱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新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电商平台而言,这也预示着发展逻辑的转变。
从过去追求规模和增速,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从过去依赖流量红利,转向深耕用户价值;从过去简单的线上交易,转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渠道服务。
![]()
双十一的转型,实际上是中国电商行业转型的一个缩影,这个行业正在从野蛮生长阶段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
在这个看似“安静”的双十一,改变正在悄然发生。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平台和商家也在调整策略,整个消费生态正在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
结语:
双十一没有消逝,它只是在成长。就像一个人从青春期的狂热走向成熟期的稳重,这种变化或许少了一些激情,但却多了一份智慧。
当购物节不再能轻易激起大家的消费冲动,当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依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或许正是这一代人与社会共同进步的证明。
![]()
明天的太阳照常升起,而改变,已经在每一个理性的消费选择中悄然发生。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中国证券报】【每日经济新闻网】【华尔街见闻】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