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时曾和 “蔚小理” 站在同一赛道比拼,再看现在的威马汽车。
200 多亿债务像座大山压垮一切,工厂停了产,售后没人管。
更让人唏嘘的是,创始人沈晖跑到海外没了消息。
这场闹剧,活脱脱复刻了贾跃亭当年 “造车避债” 的剧本……
![]()
超 400 亿堆出来的造车神话
2015 年,沈晖带着一身光环闯进造车圈,那会儿的他风头正劲。
之前在吉利当副总裁时,他主导了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核心环节,这履历往资本面前一摆,立马成了香饽饽。
大家都觉得,有这样的人带队,威马肯定能成事儿。
从 2015 年到 2022 年,威马的融资之路顺得不像话。
![]()
据披露,这几年累计融了超 400 亿,虽说没到传闻中 410 亿,但在同期新势力里,这规模绝对能排到前列。
连李嘉诚旗下的电讯盈科、何鸿燊家族的信德集团都来凑热闹,早早投了钱,想在新能源赛道分杯羹。
钱来得容易,威马很快就营造出一派繁荣景象。
![]()
2019 年,单靠 EX5 这一款车,就卖了 1.69 万辆,虽说没拿到新势力单一车型销冠,但也冲进了前十。
当时媒体天天把威马和特斯拉放一起比,喊着 “国产电动车新势力” 的口号。
可没人注意到,这光鲜背后全是烧钱堆出来的,产品研发的短板早被销量的泡沫盖得严严实实。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威马的钱,从来没花在刀刃上!
![]()
烧钱游戏玩脱的 200 亿窟窿
为了建工厂,前前后后投了超 60 亿,在温州和黄冈各建了一座,可投入大产出却低得可怜。
每年研发投入约 5 亿,看着不少,可技术转化效率差得离谱,网上传的 “抄袭吉利专利” 也没个官方定论。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威马在核心技术上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从 2019 年到 2021 年,三年时间威马累计亏了超 170 亿,每卖一辆车,成本都比售价高,完全是在做赔本买卖。
![]()
到了 2020 年之后,威马更是没推出过一款全新车型,产品迭代彻底停滞。
智能座舱功能落后,车机动不动就卡顿,续航还虚标,车主的投诉越来越多,销量自然一落千丈。
2022 年销量跌到 2.9 万辆,2023 年更惨,每个月平均卖不出 500 辆,离崩盘就差最后一根稻草。
更让人不齿的是沈晖的操作。
![]()
虽说没有官方证实他拿了 12.6 亿的天价年薪,但业内传闻沸沸扬扬,他年薪超 10 亿,而且在上海、纽约都有房产记录。
这边公司欠着员工 4000 多万薪资没发,供应商的账期拖到 18 个月,那边沈晖却悄悄把自己手里的部分股权做了质押处置,完全不管公司死活。
2024 年法院裁定,威马的负债已经达到 203.67 亿,这 200 多亿的窟窿,彻底把威马拖进了深渊。
更气人的是,沈晖跑路的操作,和当年贾跃亭简直如出一辙。
![]()
从贾跃亭到沈晖的避债套路
2023 年 9 月,他以海外事务为由离开中国,之后就再也没公开露过面。
网上有消息说,他家人早有移民计划,显然这一切都是提前安排好的。
等到 2024 年债务数额公布,大家才发现他彻底失联了,把烂摊子全扔在了国内,完美复刻了贾跃亭 “海外避债” 的模式。
威马倒了,最惨的是那些被牵连的人。
![]()
据重整公告显示,供应商被欠了 17.34 亿,公司给出的解决方案是 “现金 + 信托”。
可 15 万元以上的债权能不能兑付还不一定,不少小供应商直接被拖垮倒闭。
还有约 15 万车主,车坏了没人修,售后彻底断保。
有的车主电池鼓包,找了好几个月都没人管,只能自己花钱维修,投诉无门的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
2024 年,深圳翔飞站出来接手威马,这家公司和宝能系有关联,还承诺初期投资 10 亿推动复产。
到了 2025 年 9 月,温州基地确实恢复了部分产能,EX5 车型也启动了小批量生产,不像之前传的 “没实质进展”。
可大家一查才知道,宝能系自身被执行的金额超 85 亿,能不能拿出后续资金还是个未知数。
说句大实话,威马的 “复活” 之路,恐怕没那么好走……
![]()
结语
超 400 亿的融资最后成了泡影,200 亿债务压垮了曾经的造车神话。
威马的崩塌,不是意外,而是盲目烧钱、忽视核心技术的必然结局。
贾跃亭式的套路再次上演,给整个新能源行业再次抹黑。
说到底,只有踏实造车、敬畏风险,才能在这条赛道上走得长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