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5月15日,黎巴嫩议会举行新一轮议员选举,“3·8”联盟在大选中再次斩获多数席位,真主党便是其中的重要力量。在128个议席中,真主党获得15席,不仅是执政联盟的关键角色,更成为黎巴嫩国内极具影响力的政党之一。
真主党成绩斐然,但不可忽视的是,它本是以反以起家、宗教色彩浓厚的组织。即便已在黎巴嫩议会站稳脚跟,美国等多个西方国家仍坚称其为彻头彻尾的恐怖组织。这不禁引人追问,为何真主党能在西方倡导的民主规则下崭露头角?西方国家又为何始终不承认其合法地位?事实上,真主党在黎巴嫩政坛的崛起,既源于其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更是中东对西方价值观渗透的有力回击。
在黎巴嫩众多政治派别中,真主党相对年轻,但其组织架构却优于国内乃至中东多数政党。它类似苏联式政党,实行集体决策制,最高权力机构是由十几名神职代表组成的决策委员会。真主党不依附于任何具体领导人,也与黎巴嫩传统政治家族无涉。
![]()
真主党诞生于黎巴嫩内战期间,彼时什叶派群体备受欺压。自成立以来,无论是集体决策制度还是政党发展方向,始终围绕为什叶派民众谋利益展开。决策委员会下设8个主要部门,半数与武装力量相关,另外4个则专门服务黎巴嫩什叶派,即劳工部、卫生部、教育部与社会部。这些部门虽非黎巴嫩政府机构,却致力于重建什叶派社区秩序,毕竟此前的黎巴嫩政府在此方面近乎失职。
黎巴嫩内战结束后,真主党以这4个部门为基础,在什叶派聚居的南部与东部地区建立了大量社会机构,包括4家综合性医院、12家社区医院、12所各级学校及2个农民服务中心。这些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收费标准远低于政府设立的医院和学校。对在内战结束后成长的什叶派年轻人而言,许多人出生于真主党医院,教育与生活亦依赖真主党提供的福利补贴和基础教育资源。因此,真主党在黎巴嫩什叶派中声望极高,21世纪后,其新成员大多来自曾受其救济的群体。
维持这些社会事业需要大量资金。据公开信息,真主党运营资金主要来自资产投资组合与穆斯林捐款,实际来源更为多元。伊朗自20世纪80年代起,每年提供数千万美元的稳定援助,这是重要支撑;国内资金则来自黎巴嫩什叶派商业团体及部分什叶派居民的捐赠;境外还有南美洲、非洲及中东其他地区黎巴嫩侨民的支持。真主党资金使用透明,大部分用于回馈什叶派居民,在这一群体中,向真主党捐款逐渐成为一种风尚与政治正确。
![]()
然而,仅凭社会事业成就,尚不足以解释真主党在什叶派世界的崇高声望。真正使其在黎巴嫩什叶派乃至全球什叶派穆斯林中树立崇高形象的,是2006年黎以战争中的卓越表现。真主党诞生于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期间,最初的核心使命是将以色列从黎巴嫩领土上驱逐出去。其对以色列的敌视,并非源于极端宗教,而是由于以色列及美国阵营从一开始便从未尊重过真主党与黎巴嫩什叶派。
黎巴嫩内战期间,以色列公开支持黎巴嫩北部基督徒势力,如长枪党,纵容其对包括什叶派在内的黎巴嫩穆斯林实施屠杀;内战结束后,以色列仍与黎巴嫩基督徒保持密切联系。为对抗以色列压迫,真主党一方面坚持“驱逐以色列”的方针,另一方面积极与中东其他反以组织建立联系。
2006年1月,同样以武装对抗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哈马斯在巴勒斯坦内部选举中获胜。但以色列与美国不愿接受这一结果,对哈马斯控制的巴勒斯坦地区实施经济封锁并企图直接派兵干涉。真主党深知唇亡齿寒,在以色列封锁加沙地带时,主动对黎以边境发起袭击,发起大规模火箭弹打击。
![]()
在重重压力下,以色列无奈派出地面部队推进至真主党控制的黎巴嫩南部地区。作为应时势而生的抵抗组织,真主党早有充分准备:构筑了大规模地道网络,实现部队调动与物资补给的高效运转;其军事人员的素质与组织能力,更远非中东其他游击队可比。
事实上,以色列在2006年黎以战争中的失利,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真主党实力的低估。尽管以色列知晓真主党拥有复杂地道网络且军事人员素质远超一般反以组织,却忽视了自身国防军的问题。进入21世纪后,一系列改革导致国防军常规部队的组织度与士气大幅下降。若大规模入侵黎巴嫩无法速战速决并造成大量伤亡,国防军的声誉将彻底崩塌。
因此,以色列起初不敢大规模进攻,仅派小规模精锐部队秘密渗透黎巴嫩,试图通过一两次斩首行动逼真主党屈服。但这一想法过于天真,以色列特种部队的渗透行动在真主党武装面前无异于以卵击石,损失惨重。小规模袭击受挫后,以色列政府失去理智,下令对真主党控制区全面进攻,重点目标即为真主党控制的宾特朱贝勒镇。
![]()
当三个以色列陆军旅将小镇团团围住时,以军高层却给出一系列自相矛盾的作战计划。而真主党通过地道与化整为零战术,已将150名军事人员转移至宾特朱贝勒。此外,经过多年经营,宾特朱贝勒本地居民全力支持抵抗以色列入侵,主动将自家房屋提供给真主党武装作为物资与弹药库。
就这样,2006年黎以战争中最关键的战役打响了,一方是配备空军与炮火支援、近5000人的以色列部队;另一方则是仅有150人的真主党武装。交战结果令人震惊,以色列先头部队在城镇周边便被击溃,首个进入城镇的连队数小时内伤亡率已接近三分之一。面对远超预期的损失,以色列将领迅速冷静,重新认可了此前以色列陆军地面作战困难的判断,最终被迫接受失败,全面撤军并遵守联合国相关决议。
2006年黎以战争规模虽不大,对真主党而言却是重大转折点:其一,证明自身并非以色列所能轻易击败;其二,向世界彰显了为维护黎巴嫩什叶派生存权、与以色列战斗到底的坚定决心;其三,让外界意识到“黎巴嫩什叶派确实需要拥有自己的武装”。战后,黎巴嫩国内要求真主党像其他民兵组织一样解除武装的呼声大幅减弱,尤其在穆斯林社区,许多民众支持其保留武装,这些人也成为真主党武装的重要兵源。
![]()
在证明自身价值后,意图扩大什叶派影响力的伊朗,以及决心夺回戈兰高地的叙利亚,均加大了对真主党的支持力度。随着资金注入,真主党更有能力推进黎巴嫩南部社会机构的建设。这种良性循环,使其成为黎巴嫩唯一保留武装的民兵组织,国内政治基础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南部什叶派,逐步扩展至全体什叶派群体,如今甚至对部分逊尼派穆斯林也产生吸引力。最终,真主党不仅成为执政联盟核心成员,其在黎巴嫩议会的席位也逐年增加。
从成立之日起,真主党便确立了清晰而长远的目标。将以色列从占领的中东领土上驱逐出去,改变美国主导的中东秩序。多年来,这一目标从未动摇。其行动虽看似保守,实则是对当前环境下自身实力的清醒认知。当前的巴以冲突,对真主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场尚未结束的冲突中,真主党还将取得怎样的进展?将又会得到什么?还有很大的变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