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3年1月27日,北越、越共和南越以及站在南越背后的美国,达成了一份和平协议,即《巴黎和平协约》。按照协议,美国承诺在60天内从南越撤走所有武装力量,北越也与南越停火。之后,越共将参与南越内部的民主选举,成为南越境内合法的政治力量。
《巴黎和平协约》的签订,意味着美国彻底告别了越南战场。为了达成这一协定,北越付出了惨痛代价,超过10万人伤亡。但对北越来说,这仍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战略成果。正是1972年的复活节攻势,让美国最终下定决心推动和平谈判,而非继续扶持加强版南越。
时间回到1971年年初。此时,南北越之间的分界线与战争刚开始时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大变化。虽然战线未推进,但国际局势已截然不同,曾共同支持北越的中国和苏联,此时已彻底走向对立;基辛格秘密访华后,中美和解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中美苏关系的这一转变,迫使北越重新思考战略方向。
尽管在中美和解前,中国曾向北越承诺不会改变支持立场,但北越仍心存疑虑,担心夜长梦多。他们意识到必须在中国外交立场彻底改变前结束越南战争,否则将陷入被动。而结束战争只有两条路:在战场上取胜,或通过谈判妥协。1972年,中美和解初现端倪,美国与北越越的谈判也有所进展。
![]()
早在1968年春节攻势后,面临大选压力的美国总统约翰逊便开始考虑与北越谈判。同年5月13日,北越、南越和美国三方在巴黎开启漫长谈判。但美国不愿轻易让步,此后三年间,三方虽召开上百次会议,却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至1971年,北越领导人愈发坚信唯有在战场上取得突破,才能在谈判桌上占据主动。1968年的春节攻势虽令北越损失不小且收获有限,却影响了美国大选结果和政策走向。如今新一轮大选临近,若再次采用类似策略,或能在谈判中争取更多利益。这一想法很快获得北越高层认可。
苏联察觉北越准备全面进攻南越的意图后,迅速采取行动。实际上,苏联对中美和解极为敏感,意识到无法阻止后,便视北越为牵制中国的重要棋子。得知北越的大规模进攻计划后,苏联为削弱中国对北越的援助,立即联系北越领导人,承诺提供更多军事支持,并赞成其进攻计划。
![]()
苏联行动极快,与北越领导人沟通后不到三个月,便将400辆各型中型坦克、200辆PT-76两栖坦克,以及上千枚新型防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运抵北越。为提升北越军队作战能力,苏联还秘密将超2.5万名北越军事人员送往苏联及东欧各国接受针对性训练,并派遣大批军事顾问随其回国。
经过一年紧锣密鼓的准备,20万装备精良的北越军队于南北越前线集结,计划于1972年年初发动大规模攻势,后称复活节攻势。
当北越全力筹备时,美国与南越却略显懈怠。为确保1972年连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此前大幅削减驻越美军人数;中美和解步入正轨后,他更加快撤军速度:1971年美国从越南撤走39万人,至1972年北越准备进攻时,驻越美军仅剩7.9万人,不足巅峰时期约55万人的两成。
美国撤军自有战略考量,但长期受其庇护的南越政权彻底慌了神,终日惶恐不安。为填补美军撤离后的兵力空缺,南越疯狂招募新兵。然而,这些新部队不仅稀释了原有精锐力量,且因缺乏美军顾问指导,难以形成有效战斗力。对南越而言,当务之急是尽可能扩充兵力以填补战线缺口。至1972年初,南越本土防卫部队人数从两年前的45万激增至72万。尽管指挥官们清楚这些部队未必能抵御北越进攻,但填满战线的目标总算实现。
![]()
1972年3月,驻南越的最后一批美国军官正期待复活节假期回国团聚,北越却发动了这场众人预料的进攻。3月30日中午,北越精锐的第304师和第308师共3万士兵越过南北越非军事区,向新组建的南越第一军发起猛攻。显然,南越与美军严重低估了北越的进攻规模,也轻视了经苏联系统训练后的北越军队战斗力。在北越猛烈攻势下,南越第一军节节败退。仅一个月后,北越便攻占越南中部工业城市广治。
拿下广治后,北越继续南下,目标直指战略要地古都顺化。与1968年春节攻势不同,此次北越放弃动员南越平民的策略,转而以阵地战方式逐步蚕食南越领土。但他们忽略了美国的介入决心,尽管尼克松政府已决定撤军,仅意味着美军不再大规模参与地面战斗,却绝不代表会放弃对南越的火力支援。
尼克松得知北越战略意图后,立即下令恢复B-52轰炸机群对北越的轰炸,并命令驻亚洲的美国第七舰队从海上攻击北越军队。美国的强大火力支援使北越在占领广治后,进攻迅速陷入停滞;而南越战前大规模招募的新兵,此时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在南北越各阵地上庞大的南越部队依靠美军火力支援勉强守住防线。此外,美军频繁的轰炸与炮击还为南越组织反攻创造了条件。
![]()
1972年7月,美国调集5艘航空母舰支援南越地面部队。仅该月美军B-52轰炸机出动次数便达2054次。在美国强力支援下,北越的进攻全面受阻,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广治、顺化一线,在南越西部边境的安老和昆嵩,北越军队同样陷入困境。
进攻停滞导致南北越陷入消耗战僵局。双方均不愿率先让步,都想通过拖延时间,在巴黎谈判重启前从战场获取更多谈判筹码。1972年夏末,双方均已精疲力竭:北越宣称歼灭超20万南越军队,南越则否认并反称歼灭10万北越军队且摧毁其全部装甲部队。
对这场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消耗战,美国已无意纠结伤亡数字。与1968年春节攻势造成数万美军伤亡相比,1972年复活节攻势虽名义上重创南越军队,却仅导致数百名美军伤亡。对尼克松政府而言,南越未溃败、美军伤亡少便是最佳结果,以此为基础与北越谈判,完全可实现美国体面撤军的核心目标。
于是,尼克松成功赢得1972年大选后,北越、南越与美国重启巴黎和平谈判。据美方评估,复活节攻势期间南北越阵亡人数均约4万,表面看双方势均力敌,但美国深知自身火力支援对南越的关键作用。若继续撤军,待北越恢复元气后必会再次进攻,而南越不可能每次都依赖美军支援侥幸脱险。
![]()
最终,美国决定以全面撤离越南及促使西贡政权承认越共合法性为代价,换取南北越停火,从而彻底脱身越南战场。对北越而言,此条件恰似及时雨,复活节攻势前期凌厉却后期惨淡,使其伤亡惨重,连总指挥武元甲也被撤职。此时美国的“橄榄枝”既能安抚国内因进攻失利产生的不满,又能加速谈判进程。因此,北越很快接受条件,同意签署和平协定。
明眼人都看出,美国与北越达成的协定全然不顾南越利益。南越总统阮文绍得知美国与北越谈判内容后,当即表示反对,称美国与北越和解是对南越的无情抛弃,毕竟美国若执意撤军,北越必将吞并南越。但美国去意已决,尼克松态度强硬:“即便南越最终失败,也不能发生在我任期内。”无论阮文绍如何抗议,美国均无动于衷。
阮文绍无奈之下,只得在美国施压下签署《巴黎和平协约》。签字时他心知肚明,这绝非什么和平契约,而是南越政权的死刑判决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