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转载了九边那篇《穷人的真正的坑在哪里》文章,说 今天 来聊聊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今天就来唠唠这个。
前些日子,抖音上有个事情突然火了。
是一个姑娘发视频,说自己的堂哥,是家族里唯一的男丁,今年49岁因病走了。没成家、没孩子,兜兜转转一辈子在创业,创业失败就换项目,换完项目继续失败,家里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
到了最后,什么都没落下,只剩一对八十多岁的老人。
这件事网友大体分成了俩类观点。
一是说阶级固化的,讲穷人翻身越来越难了。
另一种则是说亲戚、好友的嘴脸,说如果自己的堂哥成功了,这个姑娘的文案估计是炫耀自己有个有出息的堂哥。
不至于自己身后,留下好高骛远、油嘴滑舌的评价。
先说一下第一种吧。
先说阶层固化这件事。
你说现在固化不固化?当然固化。
但把一个1970多年的男人套进这个讨论里,多少有点胡搅蛮缠。六七十年代那代人,是公认中国近百年阶层流动最大的两代。
有运气、有时代、有成本低的窗口。你非要把固化这个帽子扣到他们头上,那你干脆别讲什么社会流动了,直接说——阶层从来没开化过。
显然不合理。
而那个堂哥的问题,大概率跟阶层没太大关系。
他不是没机会,只是看不清自己的能力边界,也不愿意承认现实的重量。
至于亲戚们怎么评价,嘴长在别人身上,成功这件事它本来就没有统一标准。
我觉得穷人最大的坑是什么呢?
穷人最大的坑,不是没钱,而是没有可犯错空间。
这个堂哥,说白了,他踩的不是一个坑,而是一串坑。
穷人的坑,大多不是环境挖的,是自己没能力面对现实、又不愿意承认现实,一步一步踩进去的。
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穷当成一种必须靠孤注一掷才能翻盘的理由。
白梦之前也会幻想自己哪天突然很有钱,然后辛苦了一辈子的家人就可以不工作,吃香喝辣,我爸妈和我姐也能亲戚朋友中有了面子。
为什么看到堂哥的故事,我心里老觉得有股熟悉感?
因为我自己也干过类似的蠢事。
那几年退伍回到地方,兜里攒了一些退伍费,加上跟朋友折腾副业挣的五十来万。你想,一二十万对我们这种普通家庭来说,都算是大钱了,更别说五十万。
那段时间我整个人就是一种要起飞了的状态,觉得天时地利人和都赶上了,只差一个机会。
于是我就做了一个现在想来相当中二的决定——梭哈进币圈。
而且是那种真梭哈,压上全部身家,赌的就是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
年轻的时候谁没幻想过一夜暴富?
谁没想过带着全家人过好日子?那时候连白日梦都是有画面的:爸妈不用工作,我姐不用上班,亲戚朋友见了我都得刮目相看。
结果呢?
老套路的剧情了,先是涨,我的资金最高翻到了五六倍。那段时间我就像吸了氧一样,觉得自己马上要脱离地心引力了。
心里抱着着 皇国兴废在此一战,毕其功于一役。
一夜暴富指日可待。
但越涨越舍不得出,总觉得还能再翻倍。
这个再等等,最终让我等来了血本无归。
好在人没被击穿,还能慢慢填坑,但最可怕的不是钱,而是时间。
我清晰地感受到,那段本该用来提升能力、积累经验的年纪,被我拿去幻想、冲动、赌运气了。
也正因为这段经历,我特别能理解那个堂哥。
因为当一个普通人走到孤注一掷的那一步,他已经不是在做选择,而是在被情绪推着走。
说句实话,我们这代人很多人的坑,不在脚下,而在脑子里。
而且大多数人的问题真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格局太大,能力太小;想得太远,走得太急;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你让他一步一步走,他嫌慢;你让他先打基础,他觉得浪费青春;你让他把人生当成长跑,他偏要当百米冲刺跑。
殊不知年轻的时候输了,可能是几年;你三十岁输了,是十年;你四十岁输了,可能要输掉一个家庭的信用、父母的晚年和孩子的未来。
越穷,年纪越大,就越没有试错成本。
越没退路,越容易被幻想绑架。
越幻想自己能翻盘,越容易把这辈子赌输。
很多情绪上头的赌徒就是这样的心理。
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如果没有好的机遇。
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才是最优的策略。
日本有个石原莞尔,被称为二战中唯一懂战略的人。
他强调的是什么?不是一战成名,而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就像打怪升级,如果你没有复活币,就别想着越级打怪。
赢了是运气,输了是重开。
更要命的是,有几个普通人输得起重开?
这个世界的危险就在这儿——越是前期你侥幸赢了,越容易被那种“我可以”“我能行”的幻觉绑住,越容易掉进深坑。
之前白梦文章写猫笔刀那篇里提过郭德纲。
记者问他成名是哪一晚?他说是每一晚。
这其实也跟白梦的想法不谋而合。
有白梦微信好友的都知道白梦前段时间去上海出差。
刚好看到了对我们公司创始人的介绍,之前我一直以为创始人是白手起家,现在传位给他儿子了,儿子是富二代,看了介绍才知道,原来创始人他爸就是开饭馆的,那个年代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之前了。
妥妥的富三代了。
三代人的积累才有现在的基业,才能把公司规模做到国内某行业的第一。
所以白梦想说的是,如果你还年轻不要抱有太大的执念。不要把几代人的进程妄图缩短到一代人。
马云是名副其实的上流社会家庭。真正白手起家的估计就算刘强东了,但那种万里挑一的样本不足以给我们普通家庭做参照。
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见了点互联网牛人、看了两句鸡汤、刷了几个暴富新闻,就觉得自己迟早能轮到。
但现实从来没有承诺过奇迹一定会发生在你身上。
我们大多数的人生状态就像是,反复把水烧到60度,用不到火候的温水,幻想实现沸水的效果 。有的运气好、有点小聪明、更努力,能撞上一次100度水烧开了,但很容易凉下来,不过富一次但也够超越普通人了。
有的会尝试长期保持、不断复刻水烧到100度,把自己活成蒸汽机、活成引擎,成了不止改变了自己的人。
那普通人到底该怎么走?
我现在越来越相信一句老话:“做成自己领域里的卖油翁。”
你每天重复干同一件小事,时间会给你回报。公众号也是这样,你看九边说先写一百万字垃圾,我以前觉得是玩笑,现在发现是真话。
不是因为一百万字里有多少天才想法,而是因为写一百万字这件事,普通人只有一种可能:你会变得更稳定,你会变得更清醒,你会变得更能接受普通。
这个接受普通,反而是普通人最强的武器。
当然,说到这里我也得泼一盆冷水。
你说要实现“三代人的跃迁”,那真的不是光靠一个人的努力就够的。
家庭氛围、价值传承、教育资源、基因禀赋,每一条都能把人往前推,也能把人往后拉。
计划生育这几十年,让很多家族断了代。以前一个家庭五六个孩子,从小在资源极度稀缺的环境里打拼出来的人,能力往往强得吓人。现在独生子女,资源倾斜得单一,竞争力反而下降。这里扯远了,这个话题我们以后可以再展开聊。
但无论怎么变,总有一条铁律:普通人能走的最优路径,一定是稳扎稳打,而不是幻想翻盘。
回到九边那篇文章。
九边写的是穷人的坑,我看的是普通人的命。
你要问我怎么看?
我觉得不是劝穷人认命,而是劝我们所有人,在还来得及的时候,别把自己逼到只能靠奇迹来解决问题的地步。
毕竟,人生的大多数奇迹,都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