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从一介军医到缔造百亿医药帝国,闫希军用数十年光阴将复方丹参滴丸打磨成冠心病患者的“生命按钮”,不仅挽救了无数濒危心脏,更让其家族以115亿元财富跻身《2025年胡润富豪榜》榜单。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位中药领域的开拓者竟携全家与央企华润三九达成战略整合,通过股权转让实现36亿元现金退出,彻底告别亲手创办的企业舞台。
![]()
这一举动引发广泛质疑:为何会将倾注半生心血的成果拱手相让?这场看似突兀的交接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的行业逻辑与生存抉择?
![]()
故事的起点要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彼时身为天津254医院军医的闫希军,每日穿梭于急诊室之间,面对频繁发作的冠心病患者束手无策。
传统丹参制剂多为大丸或片剂,需经胃肠缓慢分解吸收,起效时间长达数十分钟,在急性发作的关键窗口期往往错失救治良机。
“能不能做出一种能快速溶解、直接吸收的新型中药?”这个朴素却极具前瞻性的设想,悄然在闫希军心中扎根萌芽。
![]()
当时既无成熟技术路径可循,也缺乏科研资金支持,实验室连基础设备都捉襟见肘。
但他并未退缩,联合五位志同道合的同事凑集数万元积蓄,义无反顾投入新剂型研发战场。
![]()
研发过程异常艰辛,仅是丹参、三七与冰片三味主药的比例调配,就耗费他记录满整整12本实验日志。
而滴丸工艺的技术门槛更是极高——药液流速、冷却温度、滴距高度稍有偏差,成品均匀度和溶出速率便大打折扣。
![]()
尤其丹参中的活性成分极为敏感,遇高温易降解,浓度过低则无效,稳定性控制如同走钢丝。
在没有自动化系统的年代,团队只能依靠人工值守调控参数,通宵达旦成为常态,机器不停人就不歇。
![]()
历经六载寒暑攻坚,1994年,复方丹参滴丸终于问世。
该药采用舌下含服方式,数秒内迅速崩解,药物经口腔黏膜直达血液循环,最快3分钟即可缓解心绞痛症状,相较传统制剂提速十倍以上。
一经推出便迅速赢得临床认可,医生主动开具处方,患者口碑传播,销量呈几何级增长。
![]()
凭借这款明星产品,闫希军于1998年正式创立天士力集团,开启企业腾飞之路。
2002年登陆上海资本市场后,复方丹参滴丸年销售额突破数十亿,覆盖全国约七成三级医院,每年消耗量超2亿盒,堪称心脑血管领域现象级单品。
![]()
随着资本积累加快,闫希军开始谋求转型:“不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一粒药上。”
他先后布局生物创新药、健康食品乃至白酒产业,试图打造多元化商业版图。
但跨界之路举步维艰,每一步都深陷泥潭。
![]()
生物医药属典型高投入长周期赛道,一款新药从立项到获批平均耗时十余年,他累计投入逾20亿元却未能产出一款重磅新品。
保健品市场早已被脑白金、黄金搭档等品牌牢牢占据,天士力推出的同类产品缺乏差异化竞争力,货架滞销积压严重。
白酒板块更是寸步难行,既无高端品牌形象支撑,又无成熟经销网络铺货能力,产品难以进入主流餐饮渠道。
![]()
多重尝试失败后,公司营收结构依旧严重依赖复方丹参滴丸,形成“一药独大”的脆弱生态。
2014年,年过六旬的闫希军选择交棒,将掌舵权移交留学归来的儿子闫凯境,寄望其以国际视野引领变革。
![]()
这位“少掌门”专攻金融出身,信奉资本运作的力量,认为并购整合比自主研发更快见效。
他主导设立规模达150亿元的产业基金,大举收购各类生物医药资产。
可惜投资判断屡屡失误,曾重金押注的一家医疗器械初创企业,核心技术被证实造假,最终卷款跑路。
![]()
后续投资的天境生物、科济药业等项目亦接连受挫,受行业调整影响持续亏损。
2022年,天士力迎来上市以来首次年度净亏损,财报显示亏损额高达3.2亿元,震动整个管理层。
![]()
尚未稳住阵脚,更大的冲击接踵而至——大量中小型药企开始仿制复方丹参滴丸,使用相同配方生产同质化产品。
这些仿制药定价仅为原研药三分之一,疗效相当之下消费者自然倾向低价选择,导致天士力市场份额逐步萎缩。
![]()
更要命的是国家推行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旨在降低民众用药负担,强制要求中标品种大幅降价。
复方丹参滴丸中标后价格直降53%,单价由原先10元左右降至不足5元,毛利率从75%滑落至70%,利润空间被急剧压缩。
![]()
内忧叠加外患,昔日“印钞机”变成沉重负担,企业现金流承压,发展陷入停滞。
正当困局难解之际,华润三九主动伸出合作之手。
2025年3月,双方正式宣布重大资产重组方案:
华润三九斥资120亿元收购天士力核心医药业务,闫希军家族通过减持股份套现36亿元,全面退出经营管理层。
![]()
消息公布当日,整个医药圈为之震动。
业内最为关注的问题浮出水面:为何一家央企愿意支付如此高昂溢价接手民营药企?
![]()
答案在于复方丹参滴丸本身过硬的临床价值。作为国家医保目录甲类药品,它具备明确的心肌缺血改善作用,长期被三甲医院心血管科列为常规用药,拥有广泛的医生信任基础与患者使用习惯。
尽管华润三九坐拥感冒药999感冒灵、骨科药正天丸等多个畅销品牌,但在心脑血管治疗领域始终存在明显短板,仅有血塞通胶囊勉强支撑。
![]()
此次并购相当于一次精准补强,仅凭复方丹参滴丸一年数十亿的稳定销售,便可立即贡献可观利润。
同时与现有产品线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双核驱动”格局,增强整体市场议价能力。
![]()
此外,天士力旗下还有多个潜力品种表现亮眼,如养血清脑颗粒、芪参益气滴丸等,年销售额均稳定破亿,具备持续增长潜力。
更为珍贵的是其全产业链布局:在云南文山自建三七种植基地,保障原料供应稳定且成本可控;
生产基地配备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每一粒滴丸重量、成分精确至毫克级控制;
出厂前须经历十余项严格质检流程,确保批间一致性达到国际标准。
![]()
营销体系同样完善,全国设立超200个区域办事处,配备上千名专业推广人员,哪怕偏远县级医疗机构也能实现高效配送。
这套成熟的销售网络属于难以复制的战略资源。
更难得的是,天士力深耕国际市场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FDA申报经验,已完成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为中药出海提供了宝贵路径。
![]()
有人因此发问:“民营企业做药好,还是国有企业接手更好?”
其实并无绝对优劣,关键在于不同发展阶段匹配最适合的运营模式。
对天士力而言,并入央企并非终结,而是进入更高平台的新起点。
华润三九已公开承诺:保留原有配方与生产工艺不变,并继续投入资金推进美国FDA审批进程,助力中药真正走向全球。
![]()
对于广大冠心病患者而言,企业的所有权归属并不重要。
只要那颗能在3分钟内缓解胸痛的小药丸依然触手可及,品质如一,价格亲民,便是最大的福祉。
![]()
资本可以流转,股东可以更替,但医药行业的本质始终是守护生命。
只要这份初心不改,无论由谁执掌,这颗凝聚智慧与使命的“救命丸”都将持续跳动在中国人的健康脉搏之中。
参考消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