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如今中国科技发展之迅猛,举世皆知,但必须承认的是,我们起步较晚,在许多关键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距离。
![]()
然而中华民族向来不缺迎难而上的勇气,过去由于无法自主制造重型无缝钢管,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家便趁机抬高价格,这种被动局面显然不是我们能长期承受的。
在技术受制于人的日子里,那种被扼住咽喉的无奈感刻骨铭心,正因如此,“360工程”应运而生——由北重集团主导,集结数十家科研单位,历经三年攻坚克难,最终实现重大突破,令欧美业界震惊不已!
![]()
在“360工程”启动前,我国工业体系深陷一个名为“依赖方程式”的困局,这个等式背后,是沉重的经济负担和难以摆脱的战略软肋。
等式的一端,是触目惊心的技术断层: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挤压机仅具备3150吨的承载能力,而美国怀曼-戈登公司早已拥有高达3.15万吨级的巨型设备,这并非普通差距,而是代际间的巨大鸿沟。
![]()
另一端则是市场被垄断所带来的持续性资源外流,我国每年对特种钢管的需求量高达10万吨,其中超过九成依赖进口,几乎全部市场掌控在外企手中。
这意味着每年我们必须支付上百亿元人民币,去购买这些被称为“工业血管”的核心材料,彼时每吨进口价格一度飙升至十几万元,甚至达到十六万元的天价。
![]()
金钱损失尚可承受,更令人愤懑的是对方毫无尊重可言的态度。2004年,北重集团试图从美国怀曼-戈登公司引进技术,遭到直接拒绝;转而寻求与德国西马克·米尔公司合作,对方却开出惊人条件——有消息称要求投资10亿元,更有说法称高达30多亿,这根本不是合作,而是赤裸裸的技术勒索。
![]()
早在2003年,中国工程院专家就明确指出,这一领域的技术缺失已严重制约国家多个战略行业的发展。外部求助无门,内部又无支撑,我们被逼入了绝境。
既然退路已被封死,那就只能选择正面突围!
![]()
2006年,一项代号为“360工程”的国家级项目悄然拉开帷幕,由北重集团牵头组织实施,目标清晰且坚定:打造属于中国的大型厚壁无缝钢管生产线。
该项目的核心装备是一台立式重型挤压机,经过联合数十家研究机构长达三年的协同攻关,奇迹终于在2009年诞生。
![]()
一台总吨位达3.6万吨的“大国重器”成功问世,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一举超越美国原有3.15万吨级设备,成为全球领先的存在。
而这台机器的意义远不止于单个设备本身,它实际上已成为撬动整个产业链变革的战略支点。
![]()
当初德国企业张口就要三十多亿元,而我们通过自主创新,最终整套系统建设成本仅为3.4亿元人民币!
这背后得益于“预应力钢丝缠绕结构”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设备强度与使用寿命,更从根本上重构了重型装备制造的成本逻辑。
![]()
随着我国具备同类生产能力,国际市场价格迅速跳水,曾经每吨售价十几万的特种钢管,被我们压低至数万元区间,外国厂商依靠技术壁垒轻松盈利的时代彻底终结。
这一转变每年为国家节省约40亿元财政支出,这些资金重新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直接支持了超过100座百万千瓦级火电站的顺利建成,极大增强了国家能源系统的稳定性与自主性。
![]()
可以说,“3.6万吨”不只是一个数字,它象征着一个支点,以极小投入撬动了整个产业格局的重塑,彻底击碎西方长达数十年的技术封锁链条。
当然,“360工程”的胜利并非终点,反而开启了中国重型装备崛起的新纪元。
![]()
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转型路径日益清晰:先是二重集团研制出4万吨模锻压机,随后更为震撼的8万吨模锻压机横空出世,其强大压力成功锻造出国产大飞机C919的关键承力部件。
创新浪潮并未停歇,2020年河北宏润公司也成功推出5万吨立式热挤压机,进一步扩展了我国高端制造的能力边界。
![]()
真正的巅峰之作来自青海康泰,他们研发的6.8万吨挤压模锻双工位压机,堪称全球首台同级别设备!
该设备可生产长度达18米、直径1.5米、壁厚达270毫米的超级管材,标志着我国已不再局限于追赶,而是开始定义世界重型装备制造的新标准,真正迈入规则制定者的行列。
![]()
这一切成就的背后,是一种精神血脉的延续:项目负责人雷丙旺连续三年未曾休假,始终坚守一线;无数科研人员为攻克一道难题,在车间连续奋战三天三夜,这份“不服输”的执着历久弥坚。
这种精神我们并不陌生,从1999年神舟一号冲破云霄,到如今嫦娥六号顶着暴雨雷电毅然从月球背面带回样本,贯穿其中的正是这股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力量,也是我们在孤立无援、四面围堵环境下唯一可以仰仗的依靠。
![]()
参考资料:
欧盟对华无缝钢铁管发起反倾销调查2024-05-23 14:56·界面快讯
![]()
中国联合商报于2011年4月25日所发布《湖北新冶钢:全球最大的中厚壁无缝钢管生产基地》
![]()
大冶特钢“锻”出特种钢中国标准 中厚壁特种无缝钢管连续三年出货量超十万吨2024-08-06 09:28·湖北日报数字传媒
![]()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3-9-24 兵器工业北重集团“360工程”通过验收
![]()
信息来源:中国电子报2024年8月16日发布《高技术制造业高水平融入全球价值链》
![]()
信息来源:央视网2015年10月16日发布《被“围剿”的中国兵器北重集团“360项目”如何突围》
![]()
信息来源:光明网2024年8月20日发布《矢志不渝锻造大国重器》
![]()
信息来源:正北方网2024年1月26日发布《北重集团:多措并举寻新机,深耕细作拓市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