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
都说美食是生活的幸福感来源,可一旦血糖亮起红灯,每一口都得变得小心翼翼,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
2025年9月9日,Diabetes Care发表《全球和地区糖尿病前期发病率:2024年更新和 2050 年预测》文章,研究显示:
➤2024 年,全球有 4.877 亿成年人,即 9.2% 的全球成年人口患有空腹血糖受损(IFG)。
➤2021 年至 2024 年间,糖耐量减低(IGT)患病率从 9.1% 上升到 12.0%,IFG患病率从 5.8% 上升到 9.2%。
➤到 2050 年,预计全球将有 6.475 亿成年人,即 9.8% 的全球成年人口患有 IFG。
而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最新数据,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可能达到6.29亿。为什么被血糖问题困扰和患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了呢?

长期久坐、高糖高脂的饮食、缺乏运动以及日益增加的体重……共同为糖尿病的发生提供了“温床”。我们的身体在现代生活的代谢压力下逐渐失衡,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甚至胰岛功能衰竭。
患上糖尿病后,机体内高出正常水平的葡萄糖随着血液“走遍”全身,可以说“走哪儿伤哪儿”,导致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糖尿病足等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还充当着多种长期慢性疾病的“催化剂”:
肥胖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肥胖问题,高血糖和肥胖共同加剧胰岛素抵抗。长期胰岛素抵抗可造成肝脏过度合成脂肪,引发脂肪肝、肝炎等问题。肥胖还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会加速肾脏疾病的发生或进展。
炎性反应
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使机体处于持续的慢性炎症状态,这不仅损害血管和各个器官的健康,还可能引发免疫功能受损,进一步增加感染风险,并加重炎症水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肠道菌群紊乱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有害菌增加、有益菌减少。这种失调不仅会加剧体内炎症反应,影响血糖控制,进而加重胰岛素抵抗,还与胃肠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更进一步,它可能通过“脑-肠轴”影响认知功能,导致痴呆症的早期发生。
营养不良
![]()
(图片源于Pixabay)
许多人因担心饮食影响血糖而过度控制饮食,导致营养不良,增加钙流失和骨质疏松的风险。此外,部分糖尿病治疗药物也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比如二甲双胍可能影响胃肠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从而引发贫血。
药物影响
如果一个人同时患上多种慢病,不同疾病的治疗药物之间可能会互相影响,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糖皮质激素是慢阻肺患者的一线用药,但它可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对血糖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使寿命缩短,多种慢病发生提前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刊发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糖尿病还会让人“折寿”,使寿命平均缩短11年。
研究人员在分析了4600万英国成年人的糖尿病相关数据后发现,糖尿病会使癌症、冠心病、高血压、慢阻肺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时间提前。
其中,女性发病时间可提前20年,男性则提前15年。到了50岁时,约1/3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同时患有3种慢性疾病,并需与这些疾病共存20年以上;每增加1种疾病,寿命将减少4年。
研究特别指出,年轻人在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后,寿命损失往往更为显著。例如,如果在40岁时患上3种慢性疾病,寿命可能会缩短约14年;若推迟到60岁时才患病,寿命损失则可能减少至约8年。2型糖尿病诊断年龄每提前10年,预期寿命将缩短约3~4年。患病年龄越小,意味着机体承受伤害的时间越长。
如果平时不注意病情控制、生活方式难以调整,或本身存在肥胖、“三高”等危险因素,各种伤害不断叠加、累积,也就愈加明显。
![]()
(图片源于Pixabay)
糖尿病确实会对健康构成重大风险,但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在规范用药治疗的基础上,生活方式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毕秀营养师团队重磅打造的「84日控糖清体私享服务」上线,帮你精准逆转糖代谢,重塑轻盈体。
![]()
很多糖友平时很忙很累,总觉得自己没时间好好调理自己的身体,所以,我们特意打造了一套随时随地都能开启的线上专属服务。
通过全面专业评估,帮你快速定位自己的健康风险,再由国家级营养师根据个人情况定制科学专属方案,健康管理师、运动康复师等多师共管全程陪伴每日膳食指导、打卡督促、数据跟踪(如饮食、血压记录),并提供持续免费咨询、营养学习以及定期回访。
原价9000元
现活动期7200元
![]()
糖尿病前期身体有6个求救信号
这是逆转糖尿病的最后机会,一定要早点知道
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一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之间仅有一步之药,若不及时干预,约90%的人最终将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身体有6个求救信号:
一是餐后容易出现疲劳、嗜睡的现象
二是皮肤容易引起瘙痒
三是频繁口渴
四是突然食欲大增,总容易饿
五是体重突然下降
六是间歇性视物不清
高风险人群越早干预越好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者为糖尿病高风险人群:
年龄≥40岁;
超重与肥胖(BMI≥24kg/m²和(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有糖尿病家族史;
缺乏体力活动;
高血压;
血脂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分娩史或妊娠糖尿病史。
点击下方图片就可以快速抢购
![]()
用生活方式解决生活方式病
不少患者在患糖尿病后更加注重生活方式改善,反而变得更加“健康”。逆转方法主要是靠改善饮食、科学运动以及减轻体重。
![]()
(图片源于Pixabay)
建议将白米饭、馒头等精致碳水换成燕麦、糙米、藜麦等全谷物,占比应达主食的50%以上,增加膳食纤维,改变进餐顺序,牢记口诀,蔬菜先行,蛋白随后,主食最后。
饮食多粗少细、营养均衡、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并通过规律锻炼(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显著减轻疾病带来的伤害。
而对于血糖正常的健康人群而言,主动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同样是阻断糖尿病发生链条最经济有效的根本策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