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秋天,朱仲丽写了一封信。
收件人是毛泽东。
信不长,意思很直接。
她说,自己是医生,愿意照顾毛主席的身体,“日日夜夜守护”,直到他恢复健康。
她当时刚刚失去了丈夫王稼祥,还没从丧夫之痛中缓过来。
她说,这是她想做的、能做的,也是她和毛主席之间一种沉默多年后的联系。
![]()
可谁也没想到,这封信,毛泽东没有回。
这事儿,要是换在1930年代,谁都不会觉得奇怪。
可那时候不一样——朱仲丽不是普通人,她是早年毛主席亲自撮合成婚的“长沙小妹”。
![]()
毛主席当年见她时,还笑着对王稼祥说:“以后你得好好照顾咱们的长沙小妹。”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时间得往回倒三十多年。
![]()
1938年的延安,还没有今天游客如织的红色景点,也没有高高挂着的毛泽东头像。
那时候的延安,是黄土堆上的简易窑洞,是一群人靠理想和苦难撑起来的根据地。
朱仲丽就是在那年到的延安。
![]()
她23岁,医学院毕业,上海出生,长沙长大。
父亲朱剑凡是湖南教育界的老先生,跟毛泽东、蔡和森、李富春这些人早年就有交情。
五四运动时,他就是长沙那批“新文化”知识分子的一员。
![]()
朱仲丽小时候见过毛泽东。
那时候她还小,穿着红衣裤,跑到毛泽东面前问:“爸爸是不是让你当泥瓦匠呀?”毛听了哈哈大笑,说:“你这孩子,难怪你爸爸喜欢你。”
多年后再见,在延安,她已经是个能独当一面的外科医生了。
![]()
她第一次见王稼祥,是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开会期间。
毛主席领着她在桥儿沟外散步,碰上了刚从会场出来的王稼祥。
“稼祥,你们认识一下,这是我的小老乡,小朱同志。”
![]()
朱仲丽主动伸出手:“王主任,您好。”
王稼祥戴着眼镜,斯斯文文,他握住她的手,很自然地说了一句:“认识你很高兴。”
这不是那种一见钟情的场面。
![]()
两人之间的感情,是慢慢建立起来的。
她是中央领导的保健医生,手术做得好,人也稳重。
王稼祥那时候是总政治部主任,忙得团团转。
![]()
可他总抽空去看她,写纸条、找机会见面,还托朱仲丽的姐夫肖劲光帮忙牵线。
那会儿的王稼祥,刚刚从长征和遵义会议的风口浪尖中走出。
遵义会议上,他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毛泽东的中央领导。
![]()
按理说,他的政治前途一片大好。
可他的性格,注定他不适合“八面玲珑”那一套。
朱仲丽很快就发现了这点。
![]()
她说,王稼祥是个“书呆子气十足的老实人”。
不是贬义,是特别的爱意。
他不懂耍手段,不会讨好人,也不太会为自己争取什么机会。
![]()
1939年元宵节,他们结了婚。
婚礼简单,毛主席来做了“证婚人”。
他笑着说:“稼祥成了我们湖南的女婿了,要好好照顾长沙小妹啊。”
![]()
婚后日子不算轻松。
王稼祥身体不好,朱仲丽成了他半个医生半个妻子的角色。
家里像个临时诊所,药品、听诊器、笔记本堆得满满的。
![]()
王稼祥晚上睡觉都不离书,有时候人睡着了,书还在手里没放下,灯也不关。
她从来没抱怨。
这是她认定的人。
可这种“老实人”的路,在政治上并不好走。1945年中共七大,王稼祥没能当选中央委员,只是中央候补委员。
这事在当时的党内其实挺罕见的。
一个曾参与最高军事指挥的元老级人物,连个委员都没评上。
原因复杂,但根子上,是他太坚持自己那一套。
1947年他从苏联治病回来,被安排去东北工作。
到了那儿,发现自己过去的下属成了领导。
他没气恼,照样干活。
可后来被免职、淡出一线,还是让他心里有些失落。
1963年,王稼祥彻底被免去职务。
他没有抱怨,转而研究国际形势。
朱仲丽说,那些年,他几乎不太说话,整天埋头读书、写东西。
他还是那个“书呆子”。
1974年1月25日,王稼祥突发心脏病,在北京去世。
朱仲丽扑在他遗体上哭了好几天,饭也不吃。
追悼会上,周恩来紧紧握着她的手,说了一句:“唉,真没料到!”
那之后的日子,她过得很难。
曾经每天有人来请教、汇报的家里,一下子变得安静。
她写信给毛泽东,想去照顾他。
信寄出去了,但等来的只有沉默。
她没有停下。
她开始整理王稼祥的遗稿,写回忆,写小说,写散文——《黎明与晚霞》《灿灿红叶》《爱与仇》。
她把自己从医生变成了作家。
她说:“写书,就像十月怀胎一朝生产一样。”
她给自己取了个笔名:“珠珊”。“珠”是她和王稼祥姓氏的合成,“珊”字带个“王”字旁,也像“册”,表示书。
她说:“这是我们两个的书。”
2006年,王稼祥百年诞辰前夕,朱仲丽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恋人稼祥》。
字不多,但句句都是真情。
2014年2月8日,朱仲丽在北京去世。100岁。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这样叫过她“长沙小妹”。
参考资料:
梁衡,《王稼祥评传》,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
朱仲丽,《黎明与晚霞》,作家出版社,1993年
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资料汇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
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当代作家辞典》,作家出版社,2000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