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12日抛出的数据令人震惊:双方达成的1200名战俘交换协议,实际执行率不足30%。这种"签字画押"与"实际行动"的巨大落差,直接摧毁了谈判桌上最后的信任基础。战俘交换历来是冲突双方的"温度计",从叙利亚内战到纳卡冲突,历史反复证明当战俘协议沦为废纸时,和平进程往往随之崩解。乌方所谓"技术原因""安全审查"等拖延借口,在俄方眼中已构成对国际准则的公然蔑视。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乌克兰外交部宣布年底前不再谈判的决定,恰逢俄军在库皮扬斯克方向取得战术突破之际。战场天平微妙倾斜的同时,西方援乌阵营正经历深层裂变:美国中期选举后对乌军援出现"疲劳症",欧洲因能源危机削减援助规模,连特朗普都公开宣称"不再资助乌克兰"。泽连斯基政府此刻暂停谈判,既是为避免在军事劣势下被迫让步,更是向西方展示"抵抗到底"姿态以换取更多筹码。正如佩斯科夫所言:"欧洲人正在鼓励基辅继续作战"。
佩斯科夫"将来哭着回来谈"的警告绝非空穴来风。俄方释放的三重威慑信号值得玩味:军事上暗示冬季攻势将改变战场态势,经济上握紧欧洲能源命脉,外交上塑造乌克兰"破坏和平"的国际形象。这种"以战逼谈"的战略逻辑,与俄方"特别军事行动目标不变"的声明形成闭环。当乌方关闭谈判大门时,俄军坦克履带碾过冻土的轰鸣声或许就是最直白的回应。
![]()
image
未来三个月的局势演变将呈现冰火两重天。军事层面,严冬或成俄军机械化部队的天然盟友,而乌军急需西方提供的远程武器维持战线;外交层面,G7国家可能推动"冻结冲突"方案,但克里米亚归属问题仍是解不开的死结;变量层面,美国对乌军援法案的通过与否、欧盟对俄第12轮制裁的力度,都将成为左右战局的关键砝码。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如俄方预言:当乌克兰耗尽最后筹码时,谈判桌前的座位早已调转方向。
![]()
image
![]()
image
![]()
image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