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土起步的实干家
1908年薄一波出生在山西定襄县蒋村,本名薄书存,那地方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家境一般,父亲薄昌福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但特别看重教育,非得让儿子上学。
薄一波小时候读村里的小学,成绩一直不错,1922年考进太原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那时候学校条件差,但老师教的东西扎实,他学得认真,很快就接触到新思想。五四运动的影响渐渐传开,他开始琢磨国家的前途。
1925年,17岁的他经朋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就把命搭进去了。那年头大革命正热火朝天,他一边上学一边搞宣传,挨家挨户发传单,帮着组织工人夜校。没多久,蒋介石在1927年搞清党,阎锡山在山西也跟着抓人,薄一波只好转入地下。
他当时身兼太原根据地执委会副书记和山西临时省委委员,工作量大得吓人,白天装成小贩卖货掩护联络,晚上开会商量对策。学业自然顾不上了,他干脆辍学,全身心扑在党的事业上。
![]()
1931年6月,薄一波在北平指导工作时被捕,和53名同志一起关进草岚子监狱。那是国民党军人反省分院,条件恶劣,他被判八年徒刑。狱里日子苦,敌人用尽手段审讯,但他一口咬定不吐露组织秘密。四年牢狱,他不光挺过来了,还在里面秘密发展狱友入党。
1936年,经北方局营救,他终于出狱。出狱后,他没闲着,继续在山西搞抗日工作。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鬼子西进,太原沦陷,他辗转到陕西汉中,组织游击队,帮着阎锡山办抗日军政学校,暗中把新军拉过去支援八路军。这么一搞,阎锡山的封锁线被打破,八路军在山西站稳了脚跟。
薄一波这时候的贡献不小,他在敌后根据地推动生产自救。1941年,他任晋冀鲁豫边区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管着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边区那时候物资短缺,他带头组织大生产运动,教农民改良土壤,建小工厂,产量上去了,战士们有粮有衣。
![]()
到1943年11月,薄一波奉调去延安,参加党的七大预备会议。这对他来说是个转折,因为他终于见到仰慕已久的毛泽东。两人一见面,就聊开了,从党的路线到基层情况,足足谈了八个小时。
毛泽东早知道薄一波的事迹,听过他在狱中坚持和援助八路军的表现,这次谈话是互相了解。薄一波汇报了山西的工作,毛泽东听了点头,还鼓励他继续干。
七大上,薄一波当选中央委员,那年他才35岁,是最年轻的。会后,他留在延安,帮着整风运动,写文章总结经验。1945年抗日胜利,他调到冀鲁豫平原分局,任书记和军区副政委。主要任务是土地改革,他带着干部下乡,分田到户,边区很快就稳定下来。
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参与华北人民政府的筹建,负责财政和计划工作。那时候全国百废待兴,他和陈云他们一起抓经济恢复,稳定物价,恢复生产。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他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见证了那一刻,从农村小子到开国元勋,这路走得不容易。
![]()
新中国成立,他先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和陈云搭档,抓统购统销,稳住市场。1954年当财政部部长,他改革税制,增加收入,支持一五计划。国家工业起步,他负责资金分配,钢铁厂、煤矿建起来,工人从几万到几十万。
薄一波这人务实,不爱空话,工作日志里全是数字和方案。1956年5月,他接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推动二五计划,工业产值年年涨。半年后,他就升国务院副总理,第一次上这个位子。那时候经济会议多,他发言总切中要害,帮着调整产业结构。
![]()
经济战场上的四度担当
新中国成立后,薄一波主要在经济领域发力,四次当副总理,每次都扛起重担。第一次是1956年9月,接替李富春管计划,他推动工业化,重点抓重工业。国家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他负责的五年计划里,铁路公路建了上万公里,发电量翻几倍。
1959到1965年,他连任两届,第三个五年计划启动时,他协调资源,钢铁产量破千万吨。工作强度大,他常常加班到深夜,文件批阅得密密麻麻。那时候国际形势复杂,中苏关系紧张,他帮着自力更生,进口设备和技术,填补空白。
1966年后,他遭遇审查,被隔离五年多。秦城监狱里,他保持纪律,每天读书自省。1978年平反后,他马上投入工作。1979年第四次任副总理,年纪已七十,担子却更重。重点是经济调整,他主张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沿海特区起步就是那时候的事。
![]()
薄一波管经济,有股子山西人的倔强。他不搞一刀切,总根据实际改方案。1980年,他参与十二大报告起草,强调四个现代化。退居二线后,1982年任中顾委副主任,继续顾问角色。经济特区建设,他去深圳视察,提意见优化政策。薄一波这人低调,不争功,每次新老交替都主动让位。
1987年,他帮着反自由化,维护党的团结。晚年写《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八十万字,记录1949到1966年的决策过程。薄一波的经济观,根在毛泽东思想,他说农村包围城市是伟大创造,新中国经济基础就是这么打下的。
薄一波的四度担当,体现了老一辈的无私。第一次上台,学着管大局;第二次,稳住阵脚;第三次,调整方向;第四次,传帮带。他不爱张扬,工作日志里全是“需进一步落实”。
国际上,中美建交后,他支持贸易合作,出口创汇上去了。国内,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他赞成试行,农民收入涨了。薄一波这辈子,经济战场上没少流汗,国家富强,他功不可没。
![]()
韶山回响的深远预见
1986年4月,毛泽东逝世正好十年,薄一波以中顾委副主任身份去湖南考察农村改革,顺道专程到韶山冲。韶山是毛泽东的故乡,他去滴水洞时,感慨万千。
那地方是1959年毛泽东回乡时修的,别墅简朴,周围山清水秀。薄一波参观故居,驻足良久,对随行人员说,尽管毛泽东走了,但他的历史地位不仅不会下降,还会越来越高。这话不是随口说,是基于一辈子观察。
薄一波自称毛泽东的学生,从1943年延安长谈到晚年,都把毛泽东思想当指南。滴水洞前,他重温党的实事求是路线,说毛泽东的贡献是开创性的,从井冈山到新中国,没人能比。
考察农村时,他看到改革成绩,但也提醒要坚持基本路线。回北京后,他继续推动经济工作,强调学习毛泽东的群众观点。
![]()
韶山之行后,他题词“永远按照你所诠释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五个字,简短有力。薄一波知道,历史会证明一切。随着时间推移,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作用,农村改革、对外开放,都融进了他的战略眼光。
今天看,预言应验了,国家强起来,人民日子好起来,都是那套思想的延续。预见里,有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对未来的信心。改革开放深化,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国家避开弯路,发展速度世界瞩目。薄一波的深远预见,成了党史一笔宝贵财富。
2007年1月15日,薄一波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是最后一位开国元勋离去。子女回忆,他总讲开国元勋的往事,强调集体智慧。逝世后,宋任穷等同志吊唁,全国哀悼。他的离去,标志一个时代谢幕,但事迹永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