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道出了人在现实世界中安身立命的两种基本姿态。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黑天鹅事件频发,计划常常赶不上变化。无论是个人成长、事业发展,还是家庭关系、健康状况,麻烦无处不在。有人一遇困难就崩溃,有人则能在风暴中稳住阵脚——区别不在于是否遭遇麻烦,而在于如何与麻烦相处。
首先,要承认一个事实:麻烦是常态,顺利才是偶然。很多人误以为“过得好”就是一路顺风顺水,于是当问题出现时,便觉得命运不公、自己倒霉。这种认知本身就是陷阱。真正成熟的人,从不期待没有麻烦的人生,而是早早做好了“随时应对麻烦”的心理准备。他们知道,麻烦不是对生活的打断,而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
那么,面对麻烦, 第一步是什么?不是抱怨,不是逃避#优质好文激励计划#,而是冷静判断:这个问题,我能不能解决?
如果能解决,那就立刻行动。这里的关键在于“能力”二字。所谓能力,并非天生的天赋,而是通过持续学习、刻意练习积累起来的解决问题的工具箱。这个工具箱里,有逻辑思维、沟通技巧、专业知识、情绪管理,甚至包括最基本的执行力。很多人之所以在麻烦面前束手无策,并非问题真的无解,而是缺乏相应的认知工具或行动习惯。
举个例子:一个人失业了。如果他只会焦虑、自责、刷短视频麻痹自己,那问题只会恶化。但若他能冷静分析市场趋势、更新技能、主动联系人脉、调整求职策略,那么失业就可能成为转型的契机。解决麻烦的能力,往往是在一次次“主动面对”中锻造出来的。你解决过一百个小问题,自然就有底气面对第一百零一个大问题。
然而,并非所有麻烦都能被解决。有些事,无论你多么努力,都无法改变。比如亲人的离世、突如其来的重病、不可抗力的灾难,或是某些结构性的社会困境。这时候,强行“解决”不仅徒劳,反而会带来更深的痛苦。
于是,第二条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解决,就学会承受。
承受,不是消极认命,而是一种更高阶的智慧。它意味着你接受了现实的边界,不再把能量浪费在无谓的对抗上,转而专注于自己还能掌控的部分。这种态度,需要极大的心理韧性——也就是常说的“反脆弱”能力。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次级控制”:当你无法控制外部环境时,你可以控制自己对环境的反应。一位癌症患者无法命令肿瘤消失,但他可以选择保持希望、配合治疗、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每一刻。这种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承受麻烦的过程,其实是在锤炼一个人的精神骨骼。那些真正走过低谷的人,往往眼神更沉静,言语更克制,内心更有定力。因为他们知道,有些黑夜必须独自穿越,有些重量只能自己扛起。而正是这些无法解决的麻烦,最终塑造了他们灵魂的深度。
值得注意的是,解决与承受之间,并非截然二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两者之间动态切换。比如创业失败,你可以解决的部分是复盘原因、调整模式、重新出发;但你无法解决的部分,比如已经损失的资金、错过的时机,则需要坦然接受,不让悔恨吞噬未来的可能性。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误区:把“承受”等同于“忍受”。忍受是被动的、痛苦的、带有怨气的;而真正的承受,是主动的、清醒的、带着尊严的。前者让人枯萎,后者让人成长。区别在于,你是否在承受中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信念。
那么,如何培养这两种品质?
对于“解决能力”,答案很朴素:多做事,多试错,多反思。不要害怕小麻烦,因为它们是最好的训练场。每一次成功解决一个问题,都是对自我效能感的一次加固。久而久之,你会形成一种内在信念:“我能应对”。
对于“坚韧的承受力”,则需要长期的心理建设。可以通过阅读哲学、接触不同文化、练习冥想或写作,来拓展对苦难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建立支持系统——朋友、家人、社群。没有人能独自承受一切,真正的坚韧,往往包含着“敢于示弱”和“懂得求助”的智慧。
最后,要明白:人生的意义,从来不是消灭所有麻烦,而是在与麻烦共处的过程中,活出自己的样子。能解决时,你是一个创造者;不能解决时,你是一个见证者。前者改变世界,后者理解世界。两者皆高贵。
所以,下次麻烦来敲门时,不妨先深吸一口气,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这件事,我有没有办法改变?如果有,请全力以赴。
第二,如果实在无能为力,我能否平静地接纳它,并继续前行?
若两个问题都能坦然作答,那你已经拥有了在这个动荡世界中最稀缺的两种品质:能力与坚韧。而这,或许就是一个人最坚实的自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