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培训课程】十五五国有企业未来产业谋划布局和路径选择
(简单初步提纲)
一、 战略认知与形势研判:明确方位,把握未来产业发展大势
1.1 时代背景与战略意义
1.1.1 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度演进的核心特征
1.1.2 大国竞争格局下未来产业的战略价值与国家安全关联
1.1.3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对国有企业布局未来产业的内在要求
1.2 发展基础与现状评估
1.2.1 国有企业在相关前沿领域的现有技术积累与产业基础
1.2.2 国有企业布局未来产业的优势(如资源动员、长期投入、系统集成)与劣势(如机制灵活性、原始创新)分析
1.2.3 国际领先企业与国内科技领军企业在未来产业布局的对比分析
1.3 机遇挑战与风险识别
1.3.1 技术突破、政策红利、市场需求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
1.3.2 技术路线不确定性、国际规则变化、供应链安全等外部挑战
1.3.3 内部体制机制障碍、创新文化不足、跨界融合困难等内部风险
二、 总体思路与目标设定:确立方向,描绘未来发展蓝图
2.1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2.1.1 坚持战略导向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2.1.2 坚持创新驱动与产业引领双轮驱动
2.1.3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有机结合
2.1.4 坚持开放合作与自主可控统筹平衡
2.2 远景目标与战略定位
2.2.1 到2035年,成为若干未来产业全球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链主导者
2.2.2 明确国有企业在国家未来产业体系中的“国家队”、“主力军”定位
2.3 十四五末(2025年)与十五五末(2030年)阶段性目标
2.3.1 关键技术突破目标:在重点方向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关键技术数量
2.3.2 产业规模与生态目标:形成产业雏形、培育领军企业、构建产业生态圈
2.3.3 体制机制创新目标:建立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型组织模式与管理机制
三、 重点领域与方向布局:精准落子,构建未来产业梯队
3.1 前沿颠覆性技术领域(策源牵引层)
3.1.1 人工智能:聚焦通用人工智能(AGI)、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等前沿方向
3.1.1.1 下一代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与模型研发
3.1.1.2 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的共建与共享
3.1.2 未来信息与通信:聚焦量子信息、6G、光通信与光计算等
3.1.2.1 量子计算原型机与实用化探索
3.1.2.2 6G关键技术与标准布局
3.2 新兴交叉融合领域(集群发展层)
3.2.1 先进制造与新材料:聚焦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高端半导体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3.2.1.1 人形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与场景应用
3.2.1.2 高性能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工艺开发
3.2.2 生物科技与生命健康:聚焦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
3.2.2.1 基于合成生物学的生物制造技术平台建设
3.2.2.2 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康复领域的应用探索
3.3 未来空间拓展领域(战略保障层)
3.3.1 深空深海探测与开发:聚焦商业航天、深海探测装备、空间资源利用等
3.3.1.1 低成本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与运营
3.3.1.2 深海工作站关键技术研发与试验
3.3.2 绿色低碳与未来能源:聚焦可控核聚变、新型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
3.3.2.1 聚变能关键技术预研与装置建设
3.3.2.2 全钒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产业化
四、 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明晰路径,确保战略部署落地
4.1 技术创新路径
4.1.1 强化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投入机制
4.1.1.1 设立面向长远的基础研究专项基金
4.1.1.2 布局和建设一批高水平前沿交叉研究平台
4.1.2 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4.1.2.1 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揭榜挂帅”制度
4.1.2.2 建立面向社会的中试熟化与成果转化平台
4.2 产业培育路径
4.2.1 实施“赛马机制”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产业孵化策略
4.2.1.1 设立未来产业种子基金,支持内部创业和衍生公司
4.2.1.2 对技术成熟度较高的方向,集中资源打造示范工程和标杆项目
4.2.2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与生态构建
4.2.2.1 牵头组建产业联盟,引导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方向配套发展
4.2.2.2 参与或主导制定未来产业技术标准与行业规范
4.3 体制机制改革路径
4.3.1 探索建立适应未来产业特点的新型组织模式
4.3.1.1 试点“特区制”、“项目制”、独立核算的创新单元
4.3.1.2 推行更灵活的人才引进、激励与评价机制
4.3.2 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与风险管控模式
4.3.2.1 建立对高风险、长周期项目的容错纠错机制
4.3.2.2 完善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创新绩效考核体系
4.4 资源要素保障路径
4.4.1 加强资金保障:统筹利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创新发展基金、资本市场等多种渠道
4.4.2 强化人才支撑:实施全球顶尖人才引进计划,加强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
4.4.3 推动数据、平台等新型要素开放共享与安全利用
4.4.4 深化国际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优化海外研发布局
授课教师:北京前沿未来科技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陆峰博士
(信息来源:北京前沿未来科技产业发展研究院)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