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两件事几乎同时发生。
白天,在百度世界大会2025上,李彦宏回应“AI泡沫”争议,提出“倒金字塔”产业观。他认为,当下AI产业结构是“正金字塔”——最底层的芯片拿到了最多的价值,往上的模型、应用层获益递减。这种结构“不健康、不可持续”。
他主张,理想状态下,模型的价值应是芯片的10倍,应用的价值应是模型的100倍,是个“倒金字塔”。简单说就是:AI不能光烧钱买硬件,得真正做出有用的东西才行。
有意思的是,当天晚上美股科技板块就跌惨了。纳斯达克指数跌2.29%,标普500与道琼斯分别下跌1.66%和1.65%。市场分析的原因很直接:投资者觉得AI、机器人这些领域的估值太高了,开始抛售。
略显幽默,一边在会议上谈“泡沫如何被刺破”,一边在市场上用真金白银投下恐慌票。关于AI泡沫,这个话题再次成为焦点。
![]()
过去一年,“AI泡沫论”愈演愈烈。“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OpenAI估值达到5000亿美元”,这些数字频繁出现在新闻和社交媒体的标题中,构筑了AI的增长神话,也塑造了这场狂欢的叙事逻辑。但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质疑。
拿OpenAI来说,估值5000亿美元,但一年收入才百来亿美元。更关键的是,用上AI的企业里,95%还在亏钱。说白了,大家都在往里砸钱,但还没见着多少回报。
另外,根据公开数据,2025年全球在AI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已超过6000亿美元,但相关收入不足20%。换句话说,AI产业投入的每1块钱,仅有2毛钱回来了。
钱去哪了?其实这些资金在一个高速循环的链条里打转:从英伟达的芯片,到云服务商Azure、AWS,再到AI模型公司OpenAI、Anthropic。钱在里面转了一圈,却没有明显的新增利润。
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曾直言,当前AI热潮“像极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大量资金冲进市场,但最终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变成“坏账”。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警示:AI对生产力的提升尚未在宏观经济中体现,“风险在于预期领先了现实”。总结就是,AI行业目前最大的隐忧,是估值跑在了盈利前面。
![]()
现在很多企业在疯狂建数据中心。问题是,客户在哪儿还不知道。更尴尬的是,有些地方电力都跟不上,买来的芯片只能堆在仓库吃灰。
OpenAI CEO奥特曼与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均预计“算力过剩终将出现,但具体时间难以预测,可能在2-6年内,且这个周期会反复出现”。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表示:"AI毫无疑问将在经济活动、就业结构以及机器驱动的智力资本积累方面带来革命性影响。然而,市场似乎忽视了这种变革的时间周期。"
他还指出一个危险信号:现在美股的涨幅几乎全靠七家科技巨头撑着,就像一栋大楼只有七根柱子,这种集中度比当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还高。
昨晚的美股暴跌就印证了这个担忧。投资者开始觉得AI板块估值太高,一抛售,科技股就全线下跌。
李彦宏期待的"倒金字塔",让做应用的比做芯片的更赚钱,这个转折点什么时候到来,还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确定:AI的故事还在继续,只是现在大家都在想,烧了这么多钱,到底什么时候能赚回来?
星河商业观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