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天价背后的放手传奇
2022年,曾宪芬的明式家具拍卖以2.27亿港元成交,这位72岁台湾老太太30年前众人抢楼时把全部积蓄砸进“没人要的破木头”,如今却将“心肝宝贝”一次性清空,那么她为何愿意卖掉这些家具?
![]()
破木头遇知音收藏起点
上世纪90年代,香港楼市疯涨,大家都抢着买房,曾宪芬却把80万港元——当时能在太古城买两套小房子的钱,砸进了一张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她第一件藏品是张修补过多的黄花梨桌子,后来笑说“这是我的收藏第一课”。
那之后她就迷上了黄花梨,“看到喜欢的家具,能几天几夜睡不着觉”。
家里的古董床她照睡,古董椅每天坐,宠物狗还总爬上古董床打滚,她从不生气,“它们不是藏品,是有温度的伙伴”。
![]()
对话历史读懂古人智慧
后来她真动了心思研究这些木头,请过王世襄那些专家到家里来。王老先生摸着一把圈椅的扶手说“你看这弧度,是古人的人体工学”,她才发现坐上去腰不酸不是碰巧。
有次请师傅修椅子,拆开椅靠时闻到股味儿,四百年的汗味混着黄花梨的蜜香,像闻着几百年的日子。
![]()
她总说“别人收瓷器古画,我死磕家具——因为它是‘活的’,有人用过,有故事”。
家里那把霸王棖椅子,背板嵌的大理石纹路像幅水墨画,她每天坐上面喝茶,说“就跟历史通了话似的”。
![]()
柴火岁月里的坚守逆行
那时候哪有现在的收藏热,青花瓷器扔地上当破烂。古画没人要,老家具直接劈了当柴烧,
邻居家盖房拆下来的老梁木都拖去灶房烧火。朋友都笑她傻:“80万买堆木头干嘛,买房多好,过两年翻一倍,木头能当饭吃?”
她蹲在院子里擦椅子上的灰,头也不抬,“你坐这椅子试试,腰不酸,比钢筋水泥的楼舒服”。
家里客厅更有意思,红木八仙桌配着意大利皮沙发,百年波斯地毯上总趴着她捡的流浪猫,猫爪子勾着桌腿磨指甲,她端着茶杯坐旁边看,“古董不是供起来的,是要一起过日子的”。
有回台风天窗户没关,雨水打湿了紫檀案子,她拿布擦了半宿,边擦边骂,“这破木头比我还娇气”,骂完又摸了摸木纹笑了,“但摸着就是暖和”。
![]()
放手后才懂家具已非你
日子过着过着,曾宪芬也老了,侄子辈没人对这些老木头感兴趣,他们宁愿抱着手机刷视频,也懒得摸一下那些椅子。有回她指着霸王棖椅子说“这可是宝贝”,小孙子直接爬到意大利沙发上,说“爷爷家的电竞椅比这舒服”。
她开始琢磨这些家具的去处,捐给博物馆?怕它们被锁在玻璃柜里蒙尘;带进土里?又觉得对不起这些几百年的木头。
![]()
有天跟个老藏家朋友喝茶,朋友指着窗外的树说“你看这树叶,春天长出来,秋天落下去,从来不是树的私产。这个家具早就不是你的了,你不过是暂时替后人保管几十年”。
曾宪芬突然就明白了,与其让这些宝贝在自己手里慢慢失去光彩,不如让那些花大价钱买走的人,能和子孙继续爱护它们,让它们接着“活”下去。
决定拍卖那晚,她把最爱的那把四出头官帽椅搬到阳台,对着月亮坐了半宿,烟一根接一根地抽,抽到第三根时,她摸了摸椅子的扶手,就像摸老朋友的肩膀,“走了也好,找个好人家”。
![]()
拍卖后藏家变身文明传递者
2022年拍卖落槌那天,她没去现场,在家擦那把留到最后的明代条案。
4830万港元的椅子款全捐了,要出本《明式家具的现代性》,书里夹着测绘图纸,“让年轻人照着打一把,坐得起,也丢得起”。
如今她凌晨三四点就起床跑步,跑累了回家听播客学画画,画的全是椅子。
客厅里跑步机挨着条案,条案上摆着她画的草图,旁边放着个搪瓷缸子,装着喝剩的茶。
她摸着条案说“器物走了,灵魂留下了”。
![]()
收藏让文明活起来
如今她常坐在空荡荡的条案前发呆,手里摩挲着剩下的一块黄花梨木料。
她总说收藏哪是占有,是跟老物件对话,传到我手里不是终点,是让我护着它们往下走。
她说老东西带着几代人的汗味和日子,我能陪它们几十年已经很幸运,现在该让它们去新的人家,接着"活"。
说到底,收藏不就是让这些老木头、老手艺,在时光里一直"走"下去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