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星巴克中国换主 咖啡权力更迭
2025年11月,星巴克突然宣布个大消息,把中国业务60%的股权和全部运营权,作价40亿美元卖给了博裕资本。
这事儿表面看就是次普通的股权交易,没什么特别的。
但实际上,这标志着全球经济权力风向的变化,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云南咖啡产业那场酣畅淋漓的大逆袭。
![]()
云南咖啡的全球挣扎史
可这逆袭的背后,是云南咖啡在全球产业链底端挣扎了上百年的憋屈。
1904年法国人把咖啡苗带到云南,从那以后,这片土地上长出的咖啡豆,就成了雀巢、星巴克这些国际巨头眼里的“廉价货”——专门用来做速溶咖啡的原料。
2018年那会儿更惨,因为没什么产业配套,种出来的豆子每磅要比全球期货价低10-15美分,一年下来咖农损失快十亿,不少人实在扛不住,干脆砍了咖啡树种别的,就这样陷进“种得粗放、品质上不去、卖价更低”的死循环里。
![]()
咖啡链欧美垄断发展中国家辛酸
这不是云南咖啡独有的苦,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咖啡产区都在给欧美巨头“打工”。
欧美国家自己不种一棵咖啡树,却攥着品牌话语权、行业标准制定权和期货市场定价权——咖啡豆从产区运到欧美,贴个牌就能翻十倍卖,钱都让他们赚走了。
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出口占全国出口额28.7%,可当地咖农一辈子种咖啡,自己却舍不得喝一杯现磨的;
![]()
巴西总统卢拉上台就说“要让每个巴西人都喝上咖啡”,这话听着心酸,却道出多少产区的无奈;
越南咖农前几年也砍了大片咖啡树改种榴莲,实在熬不住“增产不增收”的日子。
数百年被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让咖啡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血泪作物”。
![]()
中国种地天赋破局科研
好在咱们中国人有“种地天赋”,云南农科院那帮人跑到德宏建了个全国最全的咖啡“芯片库”,把全球的好种子都收过来,硬是把咖啡育种周期从30年砍到10年。
新品种一出来,云南咖啡豆品质噌噌涨,价格却比国外同品质的低25%,总算不用再当别人的廉价原料库了。
![]()
本土咖啡品牌强势崛起
瑞幸这些国产品牌起来后,盯上了云南的好豆子,开始大量采购。
这一下就把收购价从10块钱一公斤拉到40块,咖农总算尝到了甜头。
跟着起来的不只是收购价,整个产业链都活了——以前烘焙设备得进口,现在国内厂子能造了;咖啡师培训学校从昆明开到普洱,连小县城都有专门教拉花的;连包装设计、物流运输都跟着火起来,全产业链的活儿咱们自己都能干了。
现在云南咖啡在国内市场占了30%的份额,出口量也往上蹿,再也不是只卖原料的局面。
中国成了全球唯一一个从咖啡种植、加工到烘焙、销售全产业链都能自己搞定的国家,这底气一下子就足了。
![]()
星巴克转型与云南咖啡战略
可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早就撑不住了,市占率从60%掉到14%,净利润直接跌了85%。
博裕资本接盘后,首要的事儿就是把云南咖啡豆的采购比例从12%提到40%——毕竟现在云南豆子品质上来了,价格还比进口的便宜。
靠着量大压价,原料成本降了30%,接着就推了15-25块的“普惠系列”,想多开店,目标两万家,学人家本土化的路子。
![]()
中国逆袭改写全球经济规则
这逆袭不光是云南咖啡自己的事儿,更说明中国正在从高科技芯片到日常喝的咖啡这些领域,一点点撬动西方主导了那么多年的全球经济规则。
2025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187万亩,一年能产15万吨咖啡豆,综合产值380亿,以前愁卖不上价的咖农,现在收入涨了不少,日子好过多了。
![]()
更关键的是,云南咖啡还拿到了欧盟的地理标志认证,这可不是随便给的,得品质过硬、有地方特色才行。
以前咱们只能跟着别人的标准走,现在自己的东西能被国际认可,还能反过来影响市场规则,这说明啥?
中国本土的力量起来了,不再是光给别人提供原料的角色,能自己把产业链做起来,把规则攥在手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