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计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Shenzhen Jiwei Automations Ltd.
![]()
/ 关于计为/
自2019年起号开始,计为仪表公众号坚持“内容为王、服务至上”。
定期分享物位测量的核心干货:从原理解析、应用案例,到选型维护指导,既有通俗易懂的基础百科,也有深度剖析的研发思路和成功实践。
覆盖化工、电力、环保、食品、制药、建材等多个行业的技术难点,助力每一位技术人快速成长。
喜欢就请点赞+转发,让更多同行一起来交流!
在液压系统里,泵、阀、油缸都是主角, 但真正决定系统是否稳、快、省、安全的,往往是一个不起眼的元件——蓄能器。
它经常只被当作“选型表上的一行”,甚至被砍掉当成本节约;
但在真正懂系统的人眼里,蓄能器是:稳压器 + 加速器 + 安全备用电源 + 能量回收器
做液压系统,蓄能器经常处在一个微妙的位置:
评审时:“预算紧,把蓄能器先砍了。”
调试时:“压力不稳、动作发抖,要不要加个蓄能器?”
维修时:“这个蓄能器几年没动过,还有没有用?”
很多现场问题,最后追溯起来,不是“没装蓄能器”,就是“装了但没用好”。
这篇文章从工程角度把蓄能器说清楚:是什么、能干嘛、怎么选。
![]()
一
蓄能器是什么?
蓄能器,就是利用气体可压缩,把液压系统的能量“存起来、再放出来”的装置。
1、 工作原理
典型蓄能器里,油和气是隔开的:
气体(一般是氮气):可压缩
液压油:几乎不可压缩
系统压力升高时:
油把隔离件(橡胶囊 / 活塞 / 隔膜)顶过去
里面的氮气被压缩,相当于给系统“充电”
系统压力降低时:
气体往回膨胀,把油再推回系统,把刚才存进去的能量又吐出来,一个液压侧接的“电池 + 减震器”。
![]()
2、三种常见类型
囊式:内部是橡胶囊,响应快、适合频繁动作
常用于:脉动吸收、稳压、一般储能
![]()
活塞式:内部是滑动活塞,一边油一边气,容积可做很大,适合高压大系统
常用于:冶金、压力机、大型液压站、风电等
![]()
隔膜式:一张膜片隔开油和气,容积通常较小,结构简单
常用于:机床、小型设备配套
没特别复杂的需求,通常优先考虑膀胱式; 容量特别大、压力特别高,再考虑活塞式。
![]()
二
蓄能器到底能干什么?
很多人只知道“蓄能器能储能”,其实在工程里,它的角色远不止一个。
1、 吸收压力脉动,降噪、降抖
齿轮泵 / 柱塞泵出口压力上下跳
比例阀 / 伺服阀前压力不稳,调不出好状态
设备整体发抖、噪声大,客户嫌“这机子太粗暴了”
在泵出口或关键节点加一个合适的蓄能器,可以显著:
平滑压力波动
降低噪音和管路振动
减少压力冲击对阀件、管路的伤害
很多“泵吵、系统抖”的问题,本质上是蓄能器缺位或用错了。
![]()
2、 提供瞬时大流量
某个动作时间很短,但瞬时流量很大
为了这一下子去选大泵、大电机,极不经济
蓄能器可以承担高峰那一段:
平时慢慢把压力蓄进去
动作瞬间把油喷出来,补足峰值流量
应用举例:
合模 / 锁模
快速夹紧 / 松开
高速顶出、快速起动等
让泵负责平均流量,让蓄能器负责峰值流量,这样整体方案更平衡。
3、补偿泄漏
现实中,不存在真正“零泄漏”的液压系统。
但很多回路又要求:
油缸不动时,压力不能快速掉下去
夹紧力要稳住
比例系统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背压
这时,蓄能器扮演的是一个“自动补油”的角色:
压力往下掉一点
蓄能器自动吐一点油,把压力拉回来
常见位置:
夹紧回路
压力保持回路
比例阀前的供压稳定
4、 做应急动作
安全相关的行业,会有很明确的要求:
断电不能让设备直接砸下来
必须能自动回到一个安全姿态
比如:动臂缓降、闸门关闭、叶片回到安全角度等
蓄能器平时由泵充压,静静“待命”;
一旦失电、泵停,它就能提供最后一两次动作所需的油量。
这在以下场合几乎都是刚需:
工程机械
风电变桨系统
大型压力机、冶金装备等
5、 做节能与削峰
只要工况是有周期性的,蓄能器就很有用武之地。它能帮你:
高峰时放能→ 泵不用跟着瞬间负载猛拉转速
低谷时充能→ 泵在相对平稳区间工作
配合伺服泵、变频泵时,常见的做法是:
用蓄能器削峰填谷,让泵和电机工作在更“舒服”的区间。
好处包括电机功率可以往下压,发热减小,电网冲击变小
6、 “润滑”整个系统
蓄能器还有一堆“账面上看不到,但长期很值钱”的作用:
减少压力尖峰→ 阀芯、管路受冲击小
减少油温过高→ 密封件寿命更长
冲击少→ 整机长期疲劳问题少
这些不会在调试的那几天体现出来,但半年、一年以后,差距会很明显。
三
怎么选蓄能器才算“靠谱”?
很多人选蓄能器的流程是:
看压力 → 看体积 → 翻样本 → 选个差不多的。
问题不在“看样本”,而在很多关键问题没想明白。
第一步:先给蓄能器“定岗位”
常见几类:
做脉动吸收 / 降噪
做储能 / 提供峰值流量
做补偿泄漏 / 稳压
做安全应急动作
做节能削峰
不同用途,对参数和回路的要求完全不一样。
最怕把一个蓄能器干所有事情。
第二步:类型选择别乱来
决策逻辑:
要求响应快、动作频繁、容量中等 → 囊式
系统大、压力高、容量很大 → 活塞式
小容量 + 成本敏感的小设备 → 隔膜式
![]()
第三步:按用途预充压力 P₀
预充压力是蓄能器好不好用的关键。
可以记几个工程上常用的比例:
做稳压 / 补偿泄漏
预充压力通常取系统最低工作压力的大约 60%~80%
做储能 / 提供大流量
一般会把预充压力定在系统最低工作压力的 80%~90% 左右
做脉动吸收 / 降噪
预充压力常在系统工作压力的 60%~70% 区间
如果明明有蓄能器,压力还是乱跳
明明有蓄能器,动作还是提不起来
很大概率是:预充压力压根没按设计设定,甚至多年没人检查。
第四步:容积不用算公式
严格来说,应该根据所需油量、压力变化范围、预充压力做一遍计算。
如果现场没条件算,也至少可以用工程经验做个初选:
需要蓄能器提供多少油,就按这个油量的 2~5 倍
去估一下面积容积, 再结合压力范围和用途微调。
然后通过试验和调试,再做细化。
第五步:别忘了介质、温度和环境
真正有经验的工程师,在选型时会顺手看几件事:
工作油液类型:矿物油、水乙二醇还是其他?
橡胶囊 / 密封材质是否兼容?
现场工作温度范围对不对得上资料?
室外?海上?腐蚀环境?壳体需不需特殊防腐?
这些东西要是前期不看,后期就是“频繁换橡胶囊、频繁漏气”的结局。
四
典型应用场景
1 、工程机械
动臂、臂杆缓冲 → 减少冲击和抖动
转向系统稳压 → 故障时仍有基础转向能力
制动 / 安全动作 → 熄火后还能完成必要动作
2、注塑机 / 压铸机
承担合模、锁模等环节的瞬时高流量
减少电机和泵的峰值要求,降低发热
在伺服泵节能方案中,蓄能器基本是“标配角色”
3、冶金 / 大型压力机
冲击动作、快速加压 → 蓄能器当“压力池”
多个执行机构共用压力站时,更容易协调负载变化
4、风电 / 能源设备
变桨系统应急动作 → 失电时叶片还能转到安全角度
一般在规范里都会明确需要这种能力
5、工业自动化 / 伺服液压
提升伺服阀、比例阀前压力的稳定性
配合伺服泵实现削峰填谷,减少频繁大幅度调速
五
老工程师唠叨
把蓄能器当“可选附件”的工程师,往往还没真吃过它的亏;把蓄能器当“系统关键一环”的人,大多已经被现场教育过几次。
从能力层级看:
会画液压原理图,是入门;
会用好蓄能器,是往上走的一道门槛。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请点赞+转发。
PROFILE
计为技术工程师
陈工
![]()
陈工,是计为自动化资深工程师,长期专注于液位测量设备的现场应用与技术改进,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曾多次参与石化、电力等行业项目,对雷达液位计、磁翻板液位计等仪表的选型、安装与故障分析有深入研究,尤其擅长解决密封、振动、温差等极端工况下的安装问题,帮助客户提升系统稳定性与测量可靠性。
![]()
![]()
![]()
计为专注于物位测量仪表的研发与生产,提供可靠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拥有50+项国家专利,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封面丨小黄
文字丨陈工
图片丨阿刀
审核丨小田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图片和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