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九月渐渐进入尾声,冬的韵味越来越深,寒凉之中也带着丝丝的悲伤,仿佛都在为十月渲染氛围。众所周知,每年的十月朔日为传统中的寒衣节,这原本是守在加里的妇女为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送去过冬棉衣的日子,后来逐渐发展为以送寒衣为主要形式的祭祀节。
十月也称冬月,为冬季中的第一个月,从这个时候正式入冬,寒冷的日子将至,最终感情的人们便不由得牵挂起自己的亲人,不仅要为家里人准备御寒的冬衣,也要为故去的亲人送上过冬的衣服。这个节日与清明,中元共同组成了我国民间的三大祭祖节,是传承孝文化的重要形式。
![]()
起源于周代,成型于宋代,寒衣节在我国民间已经流行了数千载,在漫长的发展与流传中,习俗与讲究众多,共同组成了这个节日。还有几天就是寒衣节了,下面就来跟大家分享相关的习俗,牢记“做1事,吃2样,3忌讳”,延续传统,为家人祈福平安好运,建议了解。
做1事
准备过冬的衣服,寒衣节也叫“授衣节”,其源自于“九月授衣”的古老习俗,届时天气转凉,人们要赶制过冬的棉衣。后来为了让寒衣节与季节保持同步,确定在了十月初一。而此时已经入冬,气候寒冷,这个节日便是提醒我们准备过冬的衣服,为冬天做准备。所以各种毛衣,保暖裤,羽绒服,棉鞋等都要翻出来了,为寒冷的冬天准备好。
![]()
吃2样
吃饺子,北方的传统里,但凡祭祖的日子都要吃饺子,同时寒衣节也是十月朔日,也是吃饺子的日子。届时再忙也不能忘了,其代表着团圆,吉祥,福气,安康等,冬天了,吃饺子也让人心里胃里都暖和。
![]()
1、中等个头的西葫芦一个,洗过之后,放到案板上,切成细丝,撒些盐到里边,抓一抓,等个十分钟。
2、将其装到纱布里,攥掉水分,再倒出来,改改刀,切短些。
3、两枚鸡蛋,在碗里把蛋液搅散。起锅倒油,多加些,烧热时蛋液淋进去,划拉成小块,加一把葱末,海米,香味飘出来关火。加点生抽,炒匀后晾凉。
4、面皮准备出来,擀薄一些,包入馅料,要多捏一遍,确保牢固。浸湿的纱铺在蒸屉上,饺子摆好,大火加热十二三分钟就熟了。关火后马上夹出来。
![]()
吃糯米饭,这样是这个节日里的传统食物,其有着尝新之意,又象征着温暖与幸福。天冷吃,有助于滋补气血,温暖脾胃,对身体十分有益。
![]()
1、先洗一些糯米,其中可以搭配些普通大米,平衡粘性。之后用清水泡三十分钟。
2、接着另外准备个大碗,底部放点枣,黑糖,糯米倒进去,继续加满水。用保鲜膜将碗口包住。
3、端上蒸箱,蒸四十分钟左右,其呈现,粒粒分明时就蒸好了。
![]()
3忌讳
忌远行,此日恰巧为朔日,民间讲究“朔日不远行”,届时看不到月亮,那么到了晚上夜空格外漆黑,让人看不清路,会给人们的出行增加困阻。同时又是寒衣节,是祭祖的正日子,这个时候不在家,则显得对先祖不够重视,也是对这个节日的不尊重。
![]()
忌晚归,十月初一寒衣节,不同地区为亡人送寒衣的时间不同,有的是在上午,有的是在傍晚,也有在晚上的。为表尊重,非不要的情况,这天尽量早点回家,不要在外边闲逛。以免碰到显得尴尬。而且现在天气也冷了,晚上的温度明显更低,这时在外边逗留也容易着凉感冒。
![]()
忌拍照,现如今,人人都称得上是“摄影师”,人们随时随地都在拍。不过寒衣节这天是比较特殊的,气氛庄重而又肃穆,届时不能拿着手机或是相继随便拍,无论是自家人还是外人,都比较忌讳。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拍图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