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相关研究不仅变革了疾病治疗范式,更在近十年间斩获三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5 年最新:对外周免疫耐受机制的阐明,揭示了调节性 T 细胞作为核心调控者,在维持自身免疫耐受中的关键作用。
2018 年:对 CTLA-4 与 PD-1 免疫检查点抑制机制的解析,开辟了癌症免疫治疗的全新时代。
2011 年:对 Toll 样受体启动先天免疫、树突状细胞激活适应性免疫的发现,阐明了免疫系统被激活的根本原理。
诺奖指引着科研方向,国自然基金则反映了国内科研最活跃的阵地。据统计,免疫相关项目在 2025 年国自然中标数稳居 top1(中标 985 项)[1]。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网站查询,巨噬细胞、肠道菌群、免疫治疗、免疫逃逸等,均于医学部热点专题中名列前茅[2]。
如何将这些免疫前沿热点转化为课题?具体路径该如何设计?丁香园联合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的一线专家,以及 10x Genomics、华大科技、安捷伦等技术团队开展专题研讨会,将围绕「巨噬细胞功能与调控」、「肠道菌群与免疫互作」、「代谢—免疫交叉网络」等热点方向,分享各自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现在报名直播,更有机会赢蓝牙键盘、负离子吹风机、小米背包、京东卡、保温杯、睡眠眼罩、精美卡套等 100+ 份好礼!
▼点击图片或扫码报名,赢好礼▼
▼点击下方海报,报名有奖研讨会▼
![]()
亮点内容抢先看
免疫世界如何运作?神经与免疫细胞如何对话?巨噬细胞如何成为抗癌新武器?饮食如何精准调控免疫力?肠道又如何影响全身抗肿瘤免疫?本期聚焦免疫学四大前沿突破:微生物群-免疫-神经轴对话;巨噬细胞吞噬检查点;饮食代谢精准调控免疫;肠道稳态与抗肿瘤机制。结合清华、中山、川大、山大等顶尖团队的最新发现,带您深入免疫调控网络,见证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创新突破。
朱可可(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 副教授)
分享背景: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其中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s) 是关键的先天免疫细胞,通过产生细胞因子来协调抗蠕虫免疫、过敏反应和组织修复。虽然已知外源性神经能调节肠道免疫,但肠道内庞大的「本地网络」—肠内在神经元(iENs)是如何感知免疫环境的变化,并精确释放神经信号来调控免疫反应的?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朱可可团队于2025 年 1 月在《
Immunity》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在蠕虫感染过程中,ILC2 产生的 IL-13 会使 iEN 发生活化,上调 β-CGRP 的表达,从而抑制 ILC2 介导的抗蠕虫免疫反应 [3] 。
课程主题:
微生物群、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课程亮点:
揭示全新「肠道免疫细胞-神经系统」双向调控回路
解析 IL-13R 信号轴的核心介导作用
发现神经肽 β-CGRP 是关键的免疫抑制因子
陈俊(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教授)
分享背景:
肿瘤免疫疗法是当今癌症治疗的核心突破,但其临床响应率低,尤其在「冷肿瘤」中效果不佳,这主要源于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浸润不足。巨噬细胞作为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免疫细胞群,是极具潜力的新突破口。然而,学界对巨噬细胞功能机制的理解仍非常欠缺,因此,发现巨噬细胞新型免疫检查点、阐明其调控机制、并开发创新疗法,是当前肿瘤免疫领域的迫切需求与关键方向[4-8]。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陈俊团队长期深耕于巨噬细胞抗肿瘤免疫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系统性原创成果,已在
Nature(2017)、
Nature Cancer(2 篇:2023,2024)、
Science Immunology(2025)、
Science Advances(2025)等一流期刊上发表多项重要成果。
课程主题:
巨噬细胞吞噬检查点的机制与应用
课程亮点:
SLAMF7/Mac1 吞噬受体信号通路
新型吞噬检查点 PSGL-1 的功能机制
张敦房(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分享背景:
传统上,糖类摄入主要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相关联;然而,近年研究逐渐揭示,不同的膳食糖分本身就是强大的免疫调节信号,能直接参与自身免疫病和炎症性肠病等慢性炎症的发生与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张敦房团队的研究聚焦于一个被长期忽视的关键环节:不同的单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是否通过独特的代谢通路,对T细胞亚群的分化与功能产生特异性的调控作用?这一问题的解答,对于理解「饮食-免疫」互作的精确机制,并开发针对炎症性疾病的营养干预新策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9]。
课程主题:
高糖饮食对 T 细胞免疫和炎症的调节作用
课程亮点:
在炎症微环境中,高葡萄糖摄入能够通过活化 TGF-β 并诱导 Th17 细胞,促进炎症性肠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进展。
高果糖摄入诱导T细胞代谢重编程,促进 Th1 和 Th17 细胞分化,同时能通过活化 TGF-β 诱导 Th17 细胞,从而促进炎症性疾病的加重。
高甘露糖摄入能够更为高效地活化 TGF-β 从而诱导 Treg 细胞的分化,并抑制 Th1 和 Th2 细胞相关的炎症性疾病。
李石洋(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 教授)
分享背景:
免疫细胞的功能状态与其独特的代谢程序紧密偶联。这一规律是理解多种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肿瘤)发生机制和开发新疗法的关键。目前,学界面临两个突出的科学问题:第一,在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症中,驱动组织修复的关键免疫细胞(如 ILC2)为何会功能失调?第二,我们能否通过干预特定的代谢通路,来重塑免疫细胞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李石洋团队的两项最新成果,分别从肠道局部免疫和膳食-菌群-系统性免疫两个维度,对上述问题给出了突破性的解答[10-11]。
课程主题:
肠道稳态与抗肿瘤免疫
课程亮点:
肠道免疫系统调控肠上皮细胞代谢
肠道免疫细胞对炎症环境的代谢适应
肠道代谢稳态支持抗肿瘤免疫反应
此外,本次会议还汇集了行业内知名企业 10x Genomics、华大科技、安捷伦等科学家一道,分享最新突破性成果与技术方案,共同推动免疫学研究边界的拓展与突破。
01
10x Genomics
单细胞与空间多组学技术正推动细胞治疗迈向精准、高效、持久的新纪元。通过揭示治疗靶点、解析耐药机制及追踪细胞体内动态,为提升治疗的精准性、克服毒性耐药、延长疗效持续性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
02
华大科技
空间多组学技术突破了传统研究的局限,通过同时解析肿瘤微环境中细胞的空间定位与功能状态,揭示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本次研讨会将结合具体案例,展示该技术如何推动肿瘤免疫研究的精准化与实用化。
03
安捷伦
光谱流式技术突破了传统荧光检测的限制,实现了更高通量、更精准的多色免疫分型分析。本次研讨会将结合文献案例,展示该技术如何在免疫学研究中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细胞表型与功能解析。
内容策划:沈佳钰
内容审核:李琳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数据来源于青椒医学
[2] https://kd.nsfc.cn/aboutUs
[3] Wang Y, Zhang X, Liu S, et al.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intrinsic enteric neurons and ILC2s inhibits host defense against helminth infection. Immunity. 2025;58(2):465-480.e8. doi:10.1016/j.immuni.2025.01.004
[4] Chen J., et al. SLAMF7 is critical for phagocytosis of haematopoietic tumour cells via Mac-1 integrin. Nature. 2017; 544, 493-497.
[5] Huang C., et al. Sirpα on tumor-associated myeloid cellsrestrains antitumor immunity in colorectal cancer independent of its interaction with CD47.Nature Cancer 2024; 5,500–516.
[6] Mei, Y., et al.Siglec-9 acts as an immune-checkpoint molecule on macrophages in glioblastoma, restricting T-cell priming and immunotherapy response. Nature Cancer 2023; 4, 1273–129.
[7] Zhong C, et al. PSGL-1 is a phagocytosis checkpoint that enables tumor escape from macrophage clearance. Science Immunology 2025; 10, eadn4302.
[8] Wang XY, et al. AMPK-dependent Parkin activation suppresses macrophage antigen presentation to promote tumor progression. Science Advances 2025; 11, eadn8402.
[9] Cheng H, Nan F, Ji N, et al. Regulatory T cell therapy promotes TGF-β and IL-6-dependent pro-inflammatory Th17 cell generation by reducing IL-2. Nat Commun. 2025;16(1):7644. Published 2025 Aug 16. doi:10.1038/s41467-025-62628-7
[10] Cui Y, Zhao Z, Shen J, et al. Xbp1 controls the reparative function of intestinal ILC2s during colitis. J Exp Med. 2026;223(1):e20250440. doi:10.1084/jem.20250440
[11] Han P, Chu S, Shen J, et al. Quercetin-derived microbial metabolite DOPAC potentiates CD8+ T cell anti-tumor immunity via NRF2-mediated mitophagy. Cell Metab.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4, 2025. doi:10.1016/j.cmet.2025.09.0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