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
“快看!那把魔法扫帚飞起来了。”循着这声充满惊奇的欢呼,只见一位位小小“魔法师”仰起头,屏息凝视着木箱里的模型——在磁力牵引下,它正轻盈悬停、自如移动。这并非科幻电影片场,而是合肥市翠庭园小学的科创节现场。
![]()
活动现场。
11月12日,该校第三届校园科创节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魔法世界”为主题,覆盖4个校区,开设3个展区,共展出科创作品90余件,面向全体在校学生、教职工及学生家长开放。活动特邀相关专家指导并评分,规模与专业性均创历届新高。
![]()
活动现场。
![]()
活动现场。
初冬时节,阳光为校园执起一支金色画笔。午饭过后,原本空旷的操场如同展开的画布,逐渐被欢声笑语和忙碌身影填满。搬桌椅、张贴海报、调试展品……各年级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协助下,紧张有序地投入布展工作。短短两小时内,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魔法世界”初见雏形:液氮制造的云雾、黏土堆砌的火山、红外感应的积木车、3D打印的逍遥津公园,各种基于机械、编程、声光电等技术的创意作品琳琅满目。
![]()
活动现场。
![]()
活动现场。
![]()
活动现场。
“所谓‘魔法’,其实是利用科学知识与技术手段实现的障眼法。”作为活动评委及创始人,蜀山区教育体育局电教员刘涛说,这次活动主要借用“魔法”这一贴近学生的叙述方式,引导孩子们用科学的眼光拆解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理解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据悉,本届校园科创节结合蜀山区第八届“创客微剧场”活动,筹备历时近5个月。刘涛坦言,尽管历届活动主题不尽相同、评审标准在与时俱进、活动规模和形式也在不断升级,但始终围绕同一核心。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让课本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得以展示,让团队协作和多学科知识运用的能力在实战中得到锻炼。
![]()
活动现场。
“科创节不仅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堂家校联动、全体师生参与的公开课。”该校校长赵成瑜强调,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科创节已经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载体,更是贯彻教育部等7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部署要求的重要实践。
![]()
活动现场。
在翠庭园小学本部入口处,一年级4班的展品《筑梦雅江·光耀东方》前,围满了学生。展台之上,两座高压电塔巍峨矗立;电塔之下,一套模拟的水力发电系统静静运转;上海的摩登建筑、西藏的雪域山川以沙盘形式坐落两端。“我的灵感源自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开工的消息,后来爸爸陪我看了三峡大坝纪录片,更坚定了我把想法做出来的决心。”主要创作者周明昭说,“我们想告诉大家,电力是怎么从远方输送过来,点亮家里的灯。”
![]()
活动现场。
“快来看看!高效节能、超级环保的未来农舍。”不远处的天和园校区,三年级15班的王嘉薇正在介绍的展品引人驻足。雪弗板制作的山川连绵起伏,石膏塑形的山谷由丙烯颜料染上盈盈青绿,朵朵黏土小花点缀在绿水青山间。另一边,装有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机的小屋科技范儿十足,配合雨水收集水循环系统、自动灌溉系统,规划出片片整齐的乡村田野。“各个板块由传感器连接,形成一个智能整体,农舍变智能了,农民伯伯也就不那么辛苦了。”组员吕行说。
而魔方屋和波浪屋校区,则更聚焦高年级学生的展品。“我们制作的时候,没想过会这么受欢迎。”负责绘画与装饰的胡思彦笑着说。四年级2班的展品《魔法奇遇》,凭借精美的场景布置和闯关互动形式,引得其他同学排起长龙一试身手,成为该展区的“顶流”。“每个关卡能够互动、自动轮转,实则是各节电池在各司其职。”作为组长的孙宏博负责编程,揭晓了“魔法”背后的科学原理。
![]()
活动现场。
傍晚时分,撤展时间将至,学生们仍意犹未尽,许多家长、志愿者在协助展览、管保的同时,也感慨万千。
“本次活动很有意义,不仅让孩子把理论知识用起来,更让他们体验到从‘创意’到‘创意实现’的过程。”一位几乎全程陪同的家长周语彬说,从确定主题到作品成型,孩子基本主导了整个探索过程,家长负责辅助线路焊接等专业操作。“这种自主动手实践的机会很难得,孩子在不断试错中学会了坚持,亲子关系也在协作中变得更加紧密。”
![]()
活动现场。
![]()
活动现场。
![]()
活动现场。
![]()
活动现场。
“科创节会落幕,但科学探索的旅程没有终点。”赵成瑜介绍,学校致力于将科技教育融入日常,在教学中推动科创元素与科学、信息科技、美术等学科深度融合,针对性培养不同年级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实践中依托“创客微剧场”、科技实践小组等常态化活动,延续科创节的探索精神。同时,通过学校电子屏、公众号、班级宣传栏等阵地,营造处处有科学的校园文化;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馆、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持续拓宽科普视野。
据介绍,学校将在短期内推进优秀科创作品校内巡展,选拔部分作品参与区级、市级活动,同步开设科创兴趣班,并聚焦编程、智能交互等核心技能。此外,学校将长期深化与科创教育工作室、科协等专业机构的合作,推动课程体系持续分级、升级,着力打造科技教育的靓丽“名片”。(陈宫亦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