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湖南湘潭天易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近日顺利通过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专家审查会,标志着天易经开区调扩区工作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天易经开区的调扩区工作始终以“三线一单”成果为遵循,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理念贯穿规划全过程。
在湘潭市生态环境局湘潭县分局的指导下,园区立足易俗河镇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禀赋,严格对标国家产业政策,动态更新细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现空间布局的科学化、精细化优化。调扩后,园区核准面积从10.6702平方公里调整至11.8768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仍聚焦易俗河镇,为绿色产业发展预留充足空间。
筑牢调扩区后的环境安全防线,离不开健全的“内外结合”管理体系。外部层面,湘潭县分局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对园区规划建设各阶段开展不定期监督检查,严守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关口;内部层面,园区管委会压实主体责任,升级环境监控预警体系,将企业废水排放口、风险源纳入在线监控并联网预警,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确保环境异常早发现、早处置。同时,构建全链条企业监管模式,从项目入园筛选时的负面清单把关,到施工期环境管理,再到常态化对企业进行帮扶,形成“问题整改+依法处罚”的闭环管理,推动企业严格落实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污水达标纳管等制度,鼓励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坚持生态优先,关键在严格环境准入。此次调扩区明确食品医药为主导产业、海泡石等新材料为特色产业,对产业链关键但有一定环境影响的项目,在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审慎引入;对国家明令禁止、排污量大、不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坚决说“不”。通过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管理、区域环境质量“三挂钩”机制,从源头守住“扩区不增污、发展不超载”的底线,引导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
湘潭县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易经开区的此次调扩区,是湘潭县在省级政策指引下,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具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升级的一次具体实践,标志着园区发展模式从过去相对粗放的增长,转向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应用、以环境准入为项目筛选、以全过程监管为保障的精细化、绿色化发展新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