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的国家中,越南与中国的关系最为特殊。
这个与我们山水相连的邻邦,历史上曾有一千多年是中国的领土,后来又作为中国的藩属国近千年。
可以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越南一直走在中国的身后,学习中国的文化、制度和技艺。
![]()
但就是这样一个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的国家,却在20世纪70年代末与我国兵戎相见。
为什么曾经亲如兄弟的两个国家最终会走向对立?
这段曲折的关系变迁,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
说起中越关系,得从两千多年前讲起。从秦汉到唐朝,今天的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都是中国王朝的直接管辖地。
这段历史在越南被称为“北属时期”,意思是被北方大国管辖的时期。
![]()
那时候,中原的农耕技术、儒家思想、政治制度源源不断地传入越南,深深影响了这片土地。
至今,你走在越南的街头,依然能看到许多与中国相似的文化痕迹。
公元968年,丁部领平定各地势力,建立了“大瞿越”国,越南才开始成为中国身边的“小兄弟”而非直接管辖的地区。
但这种独立是相对的,越南的君主仍需得到中国皇帝的认可才算名正言顺。
这种特殊的关系模式持续了近千年。越南每个新王朝的君主,都要派使者到中国请求“册封”。
而中国则对这位“小兄弟”关怀有加,不仅给予政治上的承认,还提供保护和援助。
有趣的是,“越南”这个国名的由来也与中国有关。1802年,阮福映统一越南后,派人到清朝请求封号。
他原本想用“南越”作国名,但嘉庆皇帝觉得不妥,历史上的南越国包括了中国两广地区,用这个名称恐生后患。
于是皇帝拍板,把两个字颠倒一下,称为“越南”。这个名字就这样一直沿用至今。
![]()
除了官方的往来,民间的情谊更是深厚。历史上,一代代中国人南下越南,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
明末清初,许多不愿接受清朝统治的文人武士南下越南,受到了当地政权的欢迎。
他们带去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也为越南的发展贡献智慧。
在越南南部,有一个叫河仙的地方,在17、18世纪时被一位叫莫玖的华人开发成为繁荣的港口。
他带领当地人民开荒种地、发展贸易,把一片荒芜的海边地区建成了“小广州”。
到了西山起义时期,更有不少华侨挺身而出,帮助阮氏家族恢复统治。
这些华侨在越南成家立业,却依然保持着中华文化的传统。
他们修建孔庙、开办私塾,使儒家思想在越南深深扎根。
可以说,他们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纽带,把中越两国紧紧联系在一起。
![]()
历史的转折发生在19世纪后期。来自欧洲的法国,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东南亚的大门。
1884年,法国舰队进攻越南顺化,强迫阮朝签订《顺化条约》,使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
面对此情此景,作为“大哥”的清朝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于是,中法战争爆发了。这是清朝为数不多的在军事上未处下风的战争。
老将冯子材在镇南关大败法军,乘胜追击,收复了谅山。这场胜利直接导致了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
![]()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战场上失利的法国却在谈判桌上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
清政府在外交上妥协,签订了《中法新约》,事实上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控制。
这一决定的影响是深远的。失去越南这个屏障,中国西南门户大开。
而越南,则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法国殖民统治。
![]()
进入20世纪,在反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中越关系迎来了新的蜜月期。
胡志明等越南革命者长期在中国活动,与中国共产党结下了深厚友谊。
![]()
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成为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国家。
在接下来的抗法、抗美战争中,中国向越南提供了巨大援助。
在越南战争最激烈的时期,中国还派出支援部队进入越南,帮助越南军民抗击美军。
然而,即便是最亲密的朋友之间,也难免会产生分歧。在表面团结的背后,中越之间其实早已暗流涌动。
对越南来说,作为一个刚刚获得独立的国家,他们迫切需要证明自己的自主性。
而历史上长期受中国影响的背景,使得越南领导人对北方大国心存警惕。
与此同时,国际格局的变化也在影响着中越关系。
1969年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开始在东南亚寻找新的盟友。而越南看中了这个机会,逐渐向苏联靠拢。
![]()
但最直接导致中越关系恶化的,还是越南的地区野心。
统一后的越南,不仅对南海岛屿提出主权要求,还试图控制老挝和柬埔寨,重建法国殖民时期的“印度支那联邦”。
一位越南高层曾在内部会议上直言:“我们不能再活在中国的阴影下。”这句话道出了越南领导层的真实想法。
![]()
随着矛盾的激化,中越边境的局势也日趋紧张。
从1974年到1979年初,两国边境发生了三千多起武装冲突。
中国边境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许多村庄不得不整体搬迁。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越南军队在边境冲突中使用的许多武器,正是当年中国为支援越南抗战而提供的。
与此同时,越南开始大规模排华。二十多万华侨被迫离开生活了几代人的家园,带着简单的行李,踏上回国的艰难路途。
这些华侨中许多人都已完全融入越南社会,却在一夜之间失去一切。
1979年初,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访问美国时,公开表示要对越南进行“教训”。这一表态在国际社会引起震动。
几周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出击,打响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
战争持续了不到一个月,中国军队在达成预定目标后主动撤回境内。
这场战争虽然短暂,但它彻底改变了中越关系的性质。曾经的“同志加兄弟”再也回不去了。
1991年,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但那段不愉快的经历,在两国关系中投下了长长的阴影。直到今天,南海问题依然是中越之间难以解开的结。
历史告诉我们,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
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在变化中把握不变的原则,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只有这样,邻国之间才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参考资料
1. 中华文史网 《清代的中越关系》
2. 科教文汇 《历史上中越两国关系的恶化》
3.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略论古代中国和越南之间的宗藩关系》
4.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越关系研究》
5.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博硕士论文全文系统 《清代越南的华侨》
(老A)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