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的上海金山区,依旧生机盎然。从漕泾镇水网纵横的4A级景区到碳谷绿湾产业园里的绿色智造高地,11月13日,《国际金融报》记者跟随媒体采访团,来到这片地处长三角核心腹地的土地,感受金山“生态美”与“产业强”双向赋能的图景。
作为上海西南门户,金山区近年来锚定“两区一堡”战略定位,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如今已成为长三角区域绿色发展的鲜活样本。
水窠蝶变:从“薄弱村”到4A级景区
“水库村的蜕变,是乡村振兴战略在金山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上海金山区漕泾镇党委书记王咏梅介绍道,2025年9月,以水库村为核心的漕泾水窠景区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个曾顶着“薄弱村”帽子的水乡村落,如今已成为上海乡村振兴的标杆典范,吸引着八方游客慕名而来。
![]()
![]()
水库村位于漕泾镇北部,是漕泾郊野公园核心区,因水网密布、河宽漾大得名“水窠里”。村域面积3.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13.34亩,1759名户籍村民世代以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业。谁能想到,这个如今水清岸绿、游人如织的美丽乡村,多年前曾是水系堵塞、发展滞后的薄弱村。2018年,水库村入选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一场为期数年的生态蝶变就此拉开序幕。
“我们坚持以水为魂,让乡村在保护中发展。”王咏梅介绍,为激活水乡生态优势,村里累计拆除阻水堤坝,新建23座桥梁,将41条段、总长约28公里的河道全部打通,形成“互联互通、循环流动”的水系网络;通过疏浚河道、清除淤泥、种植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等生态修复措施,让水面率接近40%的水库村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水标准,最宽处达110米的河道宛若天然湖面。70多个独岛、半岛星罗棋布,“河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独特景观,让水库村赢得了“东方羊角村”的美誉。
![]()
![]()
![]()
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水库村以水带景规划形成“北园、中岛、南田”的空间结构,中片区以“水岛”为基本单元分散布置旅游生活功能,通过核心区河道综合提升、保留宅基地房屋更新改造等举措,让白墙黛瓦的民居掩映在绿意盎然的景致中,宛如一幅江南水乡水墨画。如今的水库村,不仅有花海、书院、观景平台等景观节点,更斩获了上海市“我最喜爱的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多项殊荣。
产业赋能让乡村振兴更有底气。乡伴文旅联合上海滨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青旅,在水库村投资建设264亩的“酷岛”理想村,将闲置农房、闲置土地转化为精品民宿、水上运动基地等数十个子项目集成的乡村产业群落,实现“水文化”与“潮文化”的创新融合。19名青年设计者、运营者、创业者不约而同来到这里搭建“造梦营”,将乡村美学与自然生态深度融合,为古老村落注入青春活力。生态旅游的发展让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昔日的“水窠里”变成了如今的“金窠里”。
绿湾崛起:从“配套区”到“示范园”
如果说水库村的蝶变是金山生态优先发展的生动注脚,那么碳谷绿湾产业园的崛起则彰显了区域产业升级的硬核实力。这座规划面积8.58平方公里的省级工业园区,地处长三角1小时经济圈核心位置,东临上海化工区、南与上海石化毗邻,西接浙江平湖、北通G1501高速公路,独特的区位优势让其成为上海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上海26个特色产业园区之一。
自2002年开发建设以来,碳谷绿湾产业园始终坚持转型发展,从传统配套园区逐步成长为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的产业高地。园区构建起节能环保、绿色材料、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辅相成的“3+1”现代产业体系,产业链条完备,产业基础厚实。如今,园区已吸引151家投产企业入驻,其中包括14家跨国公司、3家央企、5家国企、5家国内上市公司,科技小巨人企业达37家,高新技术企业67家,花王、巴斯夫、东方雨虹、立邦、嘉宝莉、亨斯迈、三井、锦湖日丽、中远关西等行业领军企业纷纷在此落户。
作为园区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上海甘田光学材料有限公司和中天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型故事颇具代表性。
![]()
![]()
![]()
“我们始终坚信,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上海甘田光学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卓告诉记者,公司专注于基础材料开发,主要产品为光变色浓缩液、光变色树脂,通过持续研发创新,开辟了变色镜片、变色玻璃胶片及3C应用领域的技术高地,推动化工产业往智能绿色节能材料方向发展。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光致变色材料及其生产的变色眼镜片(变色树脂、涂膜),已占据80%的国内市场,成为行业内的隐形冠军。
中天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盛分享了企业从传统电镀转型为科技型新材料企业的艰辛与收获,“转型初期确实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始终坚持专心搞科技创新,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升优势产品的持续开发和创新升级能力。”凭借这份执着,中天科盛连续多年进入新三板创新层,更一举突破“脂肪族聚氨酯弹性体原材料”这一高端原材料“卡脖子”技术,填补了国内此类材料的技术空白,获得工博会新材料产业展优秀产品奖。
![]()
谈到企业的发展规划,陈盛表示,未来,中天科盛将继续在高端脂肪族聚氨酯弹性体领域精耕细作,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同时,公司还将加大对汽车漆面保护膜等新兴产品领域的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和市场领先地位。
绿色发展是园区不变的底色。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绿色园区”,碳谷绿湾产业园坚守“安环为先,绿色发展”原则,通过实施新项目污染物增量倍减、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治理等举措,实现了“增产不增污”的发展目标。走进园区,绿化成荫、林丰水秀、道路成网,昔日人们印象中“高污染、高耗能”的化工园区,如今已变身生态宜居的绿色园区。与此同时,园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精简办事环节、提升公共服务、搭建安全交流平台等举措,让企业落地投资更便捷、生产运行更稳定。
凭借转型发展的显著成效,碳谷绿湾产业园先后荣获“上海市知名品牌示范区”“上海市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创建)”“改革开放40周年·勇立潮头榜样”“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在2020年上海市开发区综合评价中位列30强第9位,跻身综合发展前十强小型开发区第1位。
“十四五”期间,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将继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优质招商与转型发展,主动补链强链延链,着力引进“独角兽”“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推动产业能级持续提升,努力打造上海工业园区“二转二”整体转型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园区。
从乡村的生态蝶变到园区的产业升级,金山区以“生态+产业”双轮驱动,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未来,这片兼具江南韵味与工业活力的土地,将继续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与产业转型的征程上稳步前行,为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贡献更多金山力量。
(本文照片均由记者潘洁拍摄)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