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秦文 杜郑敏 孙来彬 周凌峰 实习生 宋亚轩 济南报道
随着移动购物成为主流,“大数据杀熟”“设备差异化定价”话题持续引发关注。有网友反映,使用不同型号手机(尤其是苹果系统与安卓系统)网购同一商品,最终支付价格存在差异。为验证该现象是否普遍存在、价差幅度及平台分布特征,海报实验室特开展本次跨系统、多平台实测测评。
11月10日13时,海报实验室启动专项测评,选取淘宝、京东、抖音、拼多多、去哪儿、淘宝闪购6大主流网购平台,以iPhone 14 Pro(以下简称iPhone 14 P)、iPhone 17 Pro Max(以下简称iPhone 17 PM)、三星S20、荣耀200Pro四款机型为测试载体,模拟普通消费者真实购物场景,对日用品、生活服务、旅游等6类商品同步比价,同款商品的价格对比在10分钟内完成,试图揭开“设备价差”的面纱。
海报实验室经过测评发现,跨机型价差普遍存在,并多次出现“四机四价”的情况,日用品品类成为“溢价重灾区”。单品最大差价最高35.99元,最低5元,所随机选取的6款商品中,无一款商品“四机同价”。其中,最大差值达35.99元——在淘宝平台,“全棉时代棉柔巾”(80抽24包)原价279.9元,iPhone 14 P实付价为229.9元,而iPhone 17 PM端仅需193.91元,并出现了“四机四价”的情况,同时,四款手机的优惠活动并不相同,最低价源于88VIP优惠及一张仅针对iPhone 17 PM出现的50元无门槛9折券。
![]()
海报实验室选取6大主流网购平台,使用四款机型为测试载体,对日用品、生活服务、旅游等6类商品同步比价,同款商品的价格对比在10分钟内完成,测评价格为11月10日13时起的当日价格,测评仅代表本次测评。
跨机型网购价差浮现,同一款商品“四机四价”
11月10日13时,海报实验室测评团队将iPhone 14 P、iPhone 17 PM、三星S20、荣耀200Pro四台设备置于同一WiFi、地址、时间的环境下进行,测试设备均清除缓存参与,四款手机同时搜索相关商品,同款商品的价格对比在10分钟内完成。为测评模拟真实网购用户的购物体验,未统一抹去平台账号信息,测评仅代表本次测评。
![]()
本次测评选择了两个操作系统,4款不同型号、不同价值的手机,模拟消费者真实网购体验。
在淘宝全棉时代官方旗舰店内的“全棉时代棉柔巾(80抽24包)”同一商品链接的比价中,差异率先显现,最高35.99元的价差,成为本次测评的最大差值:
• iPhone 14 P端:标价279.9元,仅可领取“满299减50”券,减50元;无其他优惠,实付229.9元;
• iPhone 17 PM端:标价279.9元,单品直降及店铺优惠减3元,88VIP减11.34元,超时补贴减0.1元,合计立减69.1元,额外出现了无门槛9折红包减去21.55元,共减105.09元,实付193.91元;
• 三星S20端:标价279.9元,单品直降及店铺优惠减50元,红包减20元,共减70元,实付209.9元;
• 荣耀200Pro端:标价279.9元,“满229元减50元”券减50元,减50元;淘金币减2.79元,共减52.79元,实付227.11元。
有意思的是,虽然四款手机显示的棉柔巾商品原价相同,但其优惠立减活动却不尽相同,且出现了“四机四价”的情况。其中,到手价格最低的iPhone 17 PM折扣项目最多最复杂。
最低价源于iPhone 17 PM的88VIP优惠及一张仅针对iPhone 17 PM出现的50元无门槛9折券,此券显示11月11日23:59过期,本次消费减去了21.55元,本张券剩28.45元可用。但当记者完成此项测评并记录完成的10分钟后,该券却无法选中,“你们看,我刷新了棉柔巾链接,这张突然出现的大额券没有了,也不能选中,价格恢复成了204.4元,但依然是全场最低价格。”该手机的测评人员惊呼。在场的测评人员们纷纷惊叹,没想到优惠价格如此变幻莫测。
![]()
本次测评中的最高差价35.99元出现在淘宝平台购买“全棉时代棉柔巾(80抽24包)”时,四款手机最高价差35.99元。
而在京东购买“Babycare湿纸巾(80抽36包)”的测试中,同一链接中,四款手机均显示原价259.9元,iPhone 17 PM实付229.9元,与荣耀200Pro同为最高价,比iPhone 14 P203.91元的最低价高出25.99元——后者仅显示“优惠折扣55.99元”,前者虽然同减30元,但却有“优惠券减30元”“礼金减10元,优惠券减20元,共减30元”的优惠区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测评最高价格同出现在苹果及安卓手机中,最低价格出现在iPhone 14 P,为本次测评的第二高差价,四款手机同时搜索该款商品,虽然原价相同,但四款手机的优惠活动均不相同,并出现了三个价格。
6个品类“无一幸免”,价格极值与苹果、安卓系统并无直接关系
测评结束后,记者发现,本次测评中,所选择的6款商品均出现了不同价差,虽然四款手机显示的原价相同,但四款手机所显示的优惠活动、红包大小、满减力度却大不相同。
以在“去哪儿平台”订酒店为例,四款手机同时搜索杭州11月22日至11月23日周日1晚的酒店,大家发现,如家商旅酒店(杭州西湖湖滨音乐喷泉店)商务大床房的价格不尽相同,iPhone 14 P实付金额300元,其余三款手机实付金额为290元,差价10元。
![]()
在使用去哪儿平台订酒店时,四款手机同时搜索同日同酒店1晚的价格,iPhone 14 P实付金额300元,其余三款手机实付金额为290元,差价10元。
但有意思的是,虽然其余三款低价手机均显示“最大优惠减81元,实付金额290元”,但其优惠立减名称却各有千秋:三款手机均有“提前预订减44元、十亿补贴减11元”的立减活动,但iPhone 17 PM独有“周末特惠劵减26元”;三星S20的“酒店首单劵”为减19元,“新客抹零卡”为减4元;荣耀200Pro“酒店首单劵”为减16元,“新客抹零卡”为减7元。虽然优惠名称各不相同,最终价格却殊途同归。
从价差高低来看,差价最高的为淘宝平台的“全棉时代棉柔巾”,四机最高差价35.99元,出现在苹果手机内部。差价最低的为淘宝闪购“麦当劳麦辣鸡腿堡套餐(济南文化路店)”,差价为5元。其中,最高价格为iPhone 14 P与三星S20,最低价格为荣耀200Pro,但按照比例看,原价42元的套餐,5元差价已占原价的11%,够为一个甜筒“免单”。
从品类维度看,日用品成为“溢价重灾区”:原价200余元的囤货版纸巾、湿巾等高频刚需品的跨机型价差均超过20元,最高差价占商品原价的12%;而生活服务类商品的价差则控制在10元以内,抖音“海底捞全周四人餐”的四机价格差仅5.9元,淘宝闪购“麦当劳辣鸡腿堡套餐”的价差为5元。
![]()
抖音平台搜索“海底捞全周四人餐”,四款手机在其泉城路店内发现,荣耀200Pro价格最高为354.9元,两个苹果手机价格最低为349元,四机价格差5.9元
“这符合平台的‘利润分配逻辑’。”长期关注电商定价机制的行业分析师陈女士(化名)解释说,日用品客单价低、消费频次高,用户对小额价差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平台通过“积少成多”的方式可实现隐性利润增长;而生活服务类商品依赖线下核销,价格透明度更高,且受品牌方定价管控,价差空间被大幅压缩。
除了品类差异,机型间的“溢价梯度”并不明显。测评数据显示,iPhone 17 PM作为售价万元以上的最新款高端机型,仅在1个品类中出现高价标注,却3次呈现最低价格。而2024年购买的价格为3799元的荣耀200Pro,虽然为本次测评中购买价格最便宜的手机,则2次拿下“最高价”。例如,在拼多多“Off&Relax洗发水”测试中,该商品在四款手机中均显示原价244元,iPhone 17 PM到手价为119.85元,为最低价;而荣耀200Pro到手价与其余三款手机同为126.9元,为最高价。四款手机均有“11·11百亿补贴减95.01元”的优惠,而在第二个减免项“店铺与平台优惠”的优惠金额却不同,iPhone 17 PM显示“优惠29.14元”,其余三款手机显示“优惠22.09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同一系统的不同机型,也存在明显价差。iPhone 14 P与iPhone 17 PM在淘宝“全棉时代棉柔巾”上的实付价相差35.99元,核心原因是前者未触发“50元无门槛9折券”权益。测评团队反复测试后发现,这种权益差异与手机系统版本、硬件配置直接相关性并不大,6款商品中,两款苹果手机出现了5次价格差别,且并不是价值最贵的机型购买商品的金额最高,iPhone 17 PM仅出现了1次最高价,iPhone 14 P则出现了3次最高价。
测评团队发现,测评结果表明,平台大数据测算仿佛更倾向于无规律且随机,价格极值与苹果、安卓系统并无直接关系。
价差源于“算法差异化”?平台回应:与机型无直接关联
针对测评结果,海报实验室联系了测试平台。淘宝客服表示,“关于您和朋友同时点的链接价格不同的情况,平台肯定不会存在同一个商品不同用户看到的优惠前的价格不一样的情况,商品展示的价格和最终实付款金额与您账户当前可使用的优惠资产有关,如红包、消费券、品类购物券、店铺限时折扣、礼金、淘金币等有关,优惠差异不存在‘按手机型号定价’的规则”。
京东方面则称,“价格不同可能是您与朋友参与的活动不同,或者领取的优惠券不同,价格差异可能与手机型号无关。”京东客服还强调,“店铺活动是周期性的,价格可能会有波动,可以先下单,如果价保期内有差价,可以申请退差价。”
但这些解释均无法覆盖测评中“同一账号、同一时段、同一商品”的价差现象。
算法黑箱:算法标签下的消费区隔如何“划分”消费者?
“四机四价”的背后,并非简单的“机型歧视”,而是平台算法基于设备参数构建的“用户画像标签体系”。当用户打开购物APP时,手机型号、系统版本、硬件配置等信息已被悄悄采集,成为算法判断用户消费能力、价格敏感度的重要依据。
“这本质是平台算法的‘差异化推荐’延伸到了定价环节。”电商行业分析师李先生指出,部分平台会通过设备型号、系统版本等参数,结合用户消费数据构建“价格敏感度模型”——对消费能力较高的用户展示较高价格或较低的优惠,对价格敏感用户释放更多折扣,“这种‘隐形溢价’不违反现行法规,但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
海报实验室测评人员在测评现场的手记板,记录本场测评的真实数据。
更值得警惕的是,设备标签与用户消费行为或许已经形成了“数据闭环”,会不断强化价差现象。李先生表示,若苹果机型用户长期接受高价,算法会进一步降低其优惠触达率,认为“该用户愿意为商品支付更高价格”;而安卓机型用户若频繁领取优惠并下单,算法会判定其“价格敏感”,持续推送更多折扣,形成“越便宜越有优惠,越贵越没优惠”的恶性循环。
对于普通消费者,业内人士建议,网购前可通过“多设备比价”“清除缓存后重新搜索”“切换账号类型(如新客账号)”等方式降低购物成本,但“透明网购”的成本不应由消费者买单;同时,若发现同一商品在相同条件下的价差超过合理范围,可向平台或市场监管部门反馈。
35.99元的小额价差,看似无关痛痒,但放大到亿万消费者、高频次消费场景中,便成了影响消费公平的重要问题。本次测评虽仅覆盖6大平台、4款机型、6类商品,但足以揭示电商行业“设备级价格分层”的普遍现象。后续,海报实验室将持续跟踪账号等级、消费频次、地域等因素与价差的关联,开展更全面的测评,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购物指南,也推动平台定价机制的透明化与规范化。
当算法成为定价的“隐形之手”,如何平衡平台的商业利益与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成为亟待解决的行业命题。消费公平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平台、监管部门、消费者共同努力,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享受购物的权利。
来源:海报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