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1月14日电 题:“白色石油”价格一月内狂涨一倍,产业链承压
作者 陈莉 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4日发稿时,中国六氟磷酸锂价格已飙升至15.15万元/吨,近一个月内价格翻了一倍多。这一剧烈变化,不仅折射出新能源产业供需关系的深度调整,也预示着产业链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六氟磷酸锂是新能源产业中的一种重要原材料,主要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占电解液成本的50%左右,因此被称为“白色石油”。
本轮六氟磷酸锂价格上涨大约始于今年7月,整体呈现出清晰的“先缓后急”节奏。7-9月属于“缓涨”阶段。当时,下游需求出现边际改善,库存开始回落但尚未爆发,供给端虽有调整但尚未形成严重紧张的局面。进入10月后,行情陡然进入“跳涨”模式。储能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叠加新能源汽车“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推动下游电解液需求集中释放,采购活跃、补库节奏显著加快。与此同时,供给端却因前期产业低潮期扩张放缓,中小产能逐步退出,剩余有效产能无法快速响应需求,导致库存迅速降至低位,市场陷入严重供不应求的状况,价格随之急速拉升。
更关键的是,原料端的氟化物、磷氯化物等关键中间体,同样在低价周期中扩产意愿不足,制约了六氟磷酸锂的产能释放。下游电解液厂为应对需求激增而集中采购,进一步消耗了本已紧张的现货库存,加剧了市场的流动性短缺。
从产业周期视角看,当前的六氟磷酸锂价格可视为从低位向常态区间的阶段性回归,并非异常高点。2022年,六氟磷酸锂价格最高曾达59万元/吨。当然,也很难说价格已经进入稳定均衡的阶段。笔者预计,本轮价格高点有望在四季度末至2026年初触及约20万元/吨的水平。短期来看,下游新能源汽车与储能的集中补库、供给恢复的滞后,将继续为价格提供支撑。
然而从中期看,这轮上涨更多源于短期供需错配,而非需求端的永久性扩张。随着价格机制发挥作用,部分需求将被抑制,供给也将逐步跟上,市场难以持续维持紧缺状态。预计未来将逐步回归更均衡的水平,价格亦会随之从高位理性回落。
六氟磷酸锂价格的快速上涨,正在对中游电池厂商构成严峻的成本考验。对二三线电池企业而言,由于缺乏长期协议锁价能力、规模化采购优势与成熟的内部消化机制,它们更依赖现货采购,成本控制能力较弱。每吨价格上涨万元,都直接侵蚀其本已微薄的毛利率。
与此同时,面对整车厂对电池成本的高度敏感,中小厂商难以将涨价压力完全向下游传导,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相比之下,头部电池企业凭借供应链优势、长单安排与更强的议价能力,更能抵御本轮原材料波动。
这意味着,此番六氟磷酸锂涨价不仅是一次成本冲击,更是一次行业格局的催化。资金雄厚、供应链稳固的头部企业有望借此巩固市场份额,而部分中小厂商则可能面临订单流失、现金流紧张甚至被迫出清的压力。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正通过原材料的价格信号再次凸显。(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宋亚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