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当心!一个“打着老凤祥”幌子的黄金陷阱,差点让许女士血本无归。这个故事,咱们得好好聊聊。
![]()
事情发生在2025年10月底。许女士平时挺爱买黄金,特别是喜欢“老凤祥”这样的老牌子。那天,她在某电商平台看到了一个“老凤詳 1848 黄金官营店”的店铺。店铺首页广告满满:正品保障、足金 999、老凤祥同款。最吸引人的是一条标注“足金 999 老凤祥”的项链,重量仅0.8克,售价才764元。你说这价格,是不是特别“实惠”?许女士心里一动,觉得难得碰到这么便宜的老凤祥货,心里打定主意要买。
她还特意和客服确认了一下商品是不是正品,客服还用很官方的语气保证:“我们是官方合作店,所有商品都是真正的老凤祥正品,假一赔十,您完全放心。”听得许女士特别安心,心想“果然大品牌,价格合理,买了就对了”。
几天后,快递到了。许女士迫不及待拆开包装,看到一条细细的金链子,外观普通,没有明显瑕疵。最奇怪的是,项链的卡扣上刻着“足金 999 老凤祥”,就跟平时买的那种正品一样。她拿在手里,觉得的确挺轻的,比想象中还要轻很多,但觉得也正常,毕竟才0.8克。想到“价格便宜得离谱”,她还心里暗暗佩服自己“赚到了”。
几天后,许女士路过家附近一家黄金加工店,突然想起刚买的项链,觉得让老板帮忙清洗一下,也顺便确认一下品质。老板接过项链,用手掂了掂,又拿出专业仪器检测,脸色变得很严肃。
“这个不纯。”老板说,“你这条根本不是纯黄金的,是‘金包银’,外面一层金,里面都是银,黄金含量估计不到1%,银的含量倒有90%以上。”听完这话,许女士当场傻眼。“我是不是被骗了?我花了几百块买了个假货?”她有点迷糊。
老板继续说:“你再问问商家,看看他们怎么说。”许女士赶紧拿出手机,联系网店,要求退货退款。商家一口应“没问题,您退货即可。” 这让许女士觉得“还挺负责任”,她按照要求寄回了项链,几天后,收到退款。
![]()
但奇怪的是,退完款后,那个“老凤詳 1848 黄金官营店”在平台上的商品链接就彻底消失了,店铺页面也找不到任何广告和商品信息。更气人的是,她在店铺的公示信息里完全找不到营业执照和资质证明。她心里一阵不安,觉得好像自己买到了“假货中的假货”。
更让人心凉的是,她还发现,自己买的那条0.8克“足金”项链,实际上从黄金行业的角度来看,几乎不可能存在。黄金饰品最少也得10克起步,0.8克不仅细得根本无法正常佩戴,而且用几天就可能断裂。想象一下,薄到一毫米的金链,连制作戒指都困难,更别说作为黄金饰品了。
她心中的疑云越来越重,觉得这肯定是个坑。
事情还没完。10月31日,记者悄悄联系了这个店铺的工作人员,试探他们是否真和老凤祥有合作。对方一开始还极力辩解:“我们的商品都是正品足金,支持专柜验货。”但当记者问“你们是不是老凤祥授权店?”对方立马闪烁其词:“我们和老凤祥有合作关系,商品品质有保障。” 但“合作关系”到底是什么?没有任何官方授权证明。
于是,记者又联系了老凤祥的官方客服。结果打脸了——老凤祥客服明确表示:“这家店根本不是我们授权的店,也不属于我们官方合作。更别说‘詳’字旁的店名,明显就是假冒品牌。”他们还特别指出:“老凤祥的‘祥’字是‘示字旁’,而这家店的名字用的是‘言字旁’,很明显是假冒。”这简直就是“冒牌货中的战斗机”。
而且,老凤祥客服还提醒:“从黄金的制作工艺来看,0.8克的项链几乎不存在。正常黄金饰品至少10克起,细得跟发丝一样,薄到根本不可能用手戴。”他们还强调:“这个店铺明显是在低价吸引消费者,背后一定有猫腻。”
讲到这里,事情就变得荒诞又让人生气。平台方在回应时说,他们会调查。“比如,商家是否有合法资质、是否有授权证明。”但实际上,平台对个人商家的审核更宽松,没有强制要求公示营业执照。也就是说,只要你提供身份证信息,账面上就可以开店。平台还说:“如果消费者无法提供正规鉴定报告,就不能要求赔偿。” 这让许女士更觉得委屈。
网友们看到这事,也炸锅了。一些律师也出来说,这明显涉嫌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毕竟,把‘金包银’的商品宣传成‘足金 999’,这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更让人担心的是,好几位消费者可能都掉进了这个陷阱,却一无所知。
更令人愤怒的是,这里面暗藏的套路。用“低价”吸引,外表模仿知名品牌的logo,再配合虚假的宣传,实际上让消费者以极低的价格买到“假货”。许女士就是典型代表。她原本只想买个放心的黄金饰品,可最后却买到“银包金”的假货,还差点被骗了血汗钱。
这个事件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电商平台的监管、品牌保护、消费者的识别能力,都亟待提高。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假货、虚假广告早已成为顽疾。平台应加强审核,严惩“假冒品牌”的店铺;消费者也要保持警惕,不盲目相信“低价黄金”。
这次的教训,实在太深刻。很多人还会问:“那我买黄金到底怎么避坑?”我想,还是那句话:“一定要看清商家资质,最好索要品牌授权证明,尤其是大牌子千万别贪图一时便宜。”收到货后,能用正规鉴定机构检测,才算有保障。
而且,买黄金千万不要只看价格,要看重量、品牌、资质。不要被低价迷了眼,毕竟,黄金是硬通货,不能随意掉以轻心。
说到底,消费者权益保护还得靠制度和监管。像这次事件,平台应当加强对个人店铺的审核,把“假冒品牌”店铺一网打尽。还要让消费者更容易获取官方授权信息,避免掉入“价格陷阱”。否则,像许女士这样的“受害者”还会不断出现。
大家觉得呢?这类“奇葩”套路还会不会再发生?咱们又该如何自我保护?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这事提醒我们,买黄金,千万别只看“便宜”,更要看“靠谱”。否则,血本无归也不是闹着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