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展览会EES Europe 2026
展会圈,你的参展指南!
![]()
2026年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展览会
The34thEESEurope2026
展会时间:2026年06月23-25日
展会地点:德国·慕尼黑
举办周期:一年一届·第34届
主办单位:Solar Promotion GmbH、FWTM
同期举办:2026德国慕尼黑光伏太阳能展览会Intersolar
2026年德国慕尼黑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展Power2Drive Europe
组展单位:东方福泰(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
展会介绍
2026年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展览会EES Europe 2026作为欧洲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池与储能行业盛会之一,EES Europe 是“The smarter E Europe”能源展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 Intersolar Europe、Power2Drive Europe、EM-Power Europe 同期同地举办,形成覆盖光伏、储能、充电、能源管理、电力系统与绿色氢能的综合性能源科技平台。EES Europe 2026 预计将吸引超过770家储能相关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到54,000平方米,而整个 The smarter E Europe 的总展览规模将达到200,000平方米以上,整体参展商数量预计接近2,800家,使展会成为全球储能企业展示最新技术、拓展欧洲市场、寻求跨产业合作的核心枢纽。
2026年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展览会EES Europe 2026的展览内容覆盖储能系统、电池技术、电池组件、电池制造设备、电池管理系统(BMS)、功率变换系统(PCS)、热管理与安全技术、户用与商用储能、工商业储能、长时储能解决方案、电力市场调节型储能、大规模电网侧储能、二次利用电池(Second-life)、回收与再制造技术等完整产业链。
![]()
同时,2026年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展览会EES Europe 2026特别强化了两个主题方向:其一是绿色氢能(Green Hydrogen),设置独立展示区与技术论坛,涵盖电解槽、氢储能、氢燃料电池、Power-to-Gas、氢能基础设施等全链条;其二是电池生产技术(Battery Production),集中展示全球领先的生产设备、自动化制造线、材料、测试系统与质量管理系统,吸引大量来自欧洲本地及国际动力电池企业、材料供应商和生产工程公司。
2026年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展览会EES Europe 2026同期的 EES Europe Conference(储能大会)将于2026年06月22-23日在慕尼黑国际会议中心(ICM)举行,会议将围绕电池技术突破、储能系统安全、电网调节能力、虚拟电厂(VPP)、可再生能源并网、储能商业模式、投资回报机制、电池制造本地化、循环经济与电池回收、电池与氢能融合等前沿议题展开,由来自欧洲电网运营商、能源公司、项目开发商、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和全球储能领军企业的专家共同分享对市场趋势的判断与未来技术发展的洞察。会议与展览相互联动,使参会者能够同时获得宏观政策框架、产业趋势、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的系统认知。
![]()
对于储能企业而言,2026年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展览会EES Europe 2026是切入欧洲市场的最佳平台。随着欧盟储能目标不断上调、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提升、分布式储能与户用储能持续快速增长,加上各国针对电池制造与供应链的本地化激励政策,欧洲市场正处于产业快速上升周期。无论是寻找合作伙伴、拓展渠道、参与欧洲电池工厂(Gigafactory)建设、推动系统集成商合作、建立本地售后服务体系,还是探索储能项目投资、VPP运营、电网调频市场等商业机会,展会都将提供关键的客户接触点与合作契机。同时,通过展会的创新展示区、初创企业专区、技术交流区以及专业的商务配对系统,企业能够与来自能源公司、光伏开发商、电网运营商、房地产开发商、储能需求方、政府机构和投资基金的核心决策者建立直接沟通。
凭借慕尼黑在欧洲能源科技中的战略地位、德国在电池制造与储能系统研发上的领先优势,以及 EES Europe 在欧洲储能行业中的权威影响力,本届展会将成为展示储能未来技术、推动跨界能源合作、深化国际供应链连接、加速项目落地的年度重量级平台。无论是希望展示创新产品、进入欧洲市场、寻找投资机会,还是寻求战略合作伙伴,2026年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展览会EES Europe 2026都将成为储能行业不可错过的全球盛会。
![]()
展品范围:
1、储能技术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锂离子电池;铅酸蓄电池;镍镉/镍氢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其它电池技术;电池回收与循环利用技术;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电能转气技术(甲烷,氢,电解技术和相关设备等);其他能源存储方法
2、能量存储系统Energy Storage Systems:住宅类固定储能系统应用;商业和工业类固定储能系统应用;规模级公共事业类固定储能系统应用;大功率类(汽车、电动交通)移动储能系统应用;低功耗段(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储能系统应用,;牵引用蓄电池(工业卡车、叉车);牵引用蓄电池(轨道车辆);不间断电源(UPS)等。
![]()
3、储能系统的组件与设备Components and Equipment for Energy Storage Systems: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技术与设备;电力电子存储系统;电池测试、检验与安全性管理;冷却/升温管理。
4、制造设备,材料和组件Manufacturing Equipment,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电池制造;模块制造和系统装配;原材料。
5、其它Other:研发服务;教育,培训;行业协会、组织、贸易出版物,出版等。
![]()
市场介绍:
一、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市场规模与增长
慕尼黑位于巴伐利亚南部,是德国重要的工业、科研与能源技术集聚地。就德国整体而言,近几年电池储能装机与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截至 2024 年欧洲已出现显著增长趋势,2024 年欧洲电池储能新增容量与装机整体上升(欧洲市场 2024 年增长约 15%,并预计在 2025–2029 年继续高速增长)。德国作为欧洲最大、最活跃的储能市场之一,私人住宅、商业与大规模电网侧储能三大细分市场均在扩张,其中家庭储能装机规模已达数 GWh 级别,商用与大规模集中式储能也在加速部署。
![]()
在慕尼黑本地,市场特点呈现三点:一是住宅与分布式光伏+储能具有高渗透率——慕尼黑及周边富裕家庭与小型商业用户对太阳能+家用电池接受度高;二是工业与商用侧储能因制造业及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对中大型储能(hundreds of kW 至多 MW 级)有稳定需求;三是公用事业/输配电侧项目(用于削峰填谷、调频及网络稳定)在南德(含慕尼黑所在的巴伐利亚)呈增长态势,若干大型跨州项目或由能源商与开发商主导。基于德国全国及南部地区的增长速度,保守估计到 2026 年,慕尼黑市及周边(大慕尼黑地区)电池储能总体装机将实现中高速扩张,家庭与商业储能年新增装机和若干 MW 级集中式项目并存(量级受全国政策与电网接入许可影响)。
驱动因素:德国能源转型(高比例可再生并网)、慕尼黑地区强烈的分布式光伏安装动能、企业与科研机构对电网灵活性要求上升、以及资本对储能项目的投资兴趣(大型能源公司和交易商在德投资电池储能)。近期包括 TotalEnergies、Vitol 等国际能源商在德国签署或投建多项目的举措,反映了市场投资活跃度。
![]()
二、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政策与法规
1、国家层面(关键框架)
补贴与市场规则:德国对电池储能的支持以多条政策并行:可再生上网补贴(EEG)与市场化激励、对部分储能项目的专项支持或示范项目资金、以及针对长时储能的逐步政策支持(对 ≥10 小时等长时储能的关注增加)。此外,关于储能并网后是否仍能获得某类补贴的规则在 2025–2025 年间出现调整讨论,监管机构在探索“混合(mixed)储能”参与补贴与市场的条款。近期监管动向显示有意放宽对“必须完全由可再生充电”这一限制,以扩大补贴可及范围。
![]()
电网费用与免征期争议:电池储能系统在德国历史上享有一定的电网费或需量费优惠/豁免,这降低了部署门槛。但该免征正面临政策审查与到期问题(有呼声要求将免征延长到 2034,以避免发展中断;若豁免在 2029 年或之后取消,将显著影响项目经济性)。行业在积极游说延长优惠窗口。
![]()
2、地方与巴伐利亚层面(慕尼黑相关)
地方审批与并网管理:巴伐利亚州和慕尼黑市对大型储能项目在许可、消防、安全与土地使用上有严格要求。近年巴伐利亚政府对“无序增长”的储能审批提出关注,强调需统筹电网接入与优先级(以免影响其它关键用电申请),因此地方审批周期和并网配额成为项目推进的关键瓶颈。
![]()
创新/示范资助:巴伐利亚省级与慕尼黑地方科技与能源创新基金会对试点储能、企业–高校合作项目、以及城市级微电网示范项目提供配套支持(通过能源技术集群等平台推动产业集群与研产合作)。这为本地中小企业与初创提供了先期试点和技术验证的机会。
监管与商业影响判断:总体上,国家层面有利于储能扩张的长期方向(为可再生并网提供灵活性),但具体经济性高度依赖电网费用规则与补贴/市场参与条款的最终确定。地方(巴伐利亚/慕尼黑)对并网调度与审批趋于严格、强调统筹,会在短期内对项目节奏产生摩擦,但同时也提供示范型财政与技术支持窗口。
![]()
三、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竞争格局
1、主要参与者类别
大型能源商与交易商:TotalEnergies、Vitol-backed VPI、RWE、E.ON 等国际/德国能源公司在德国大规模储能项目中活跃,承担项目开发、融资与运维。其资金实力与电力交易经验,使得他们更易承接 MW 级至 100s MW 级项目。近期 TotalEnergies 在德投建多座电池站,Vitol 也计划数百 MW 投资,体现市场资本活跃。
本地开发商/系统集成商:一批德国本土开发商与系统集成商(例如 Kyon Energy 等)参与项目设备集成与本地施工,常与国际资本或能源商合作供货与运维。慕尼黑周边亦聚集多家储能与能源管理初创企业(例如若干源自高校孵化的公司),他们在软硬件集成、二次利用电池(second-life)与微网解决方案上有竞争优势。
设备制造商与电池供应商:电芯供应与储能系统制造仍由欧洲与亚洲厂商并存;北欧、电芯制造商与集成商(以及被收购/重组的企业如 Northvolt 事件)对供给安全性与成本有直接影响。慕尼黑市场会受欧盟及德国供给链重整影响。
![]()
2、地区竞争特征(慕尼黑)
创新密度高、应用场景多样:慕尼黑聚集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有更多试点项目(V2G、企业园区微网、二次电池利用)。
项目规模分布广:从住宅储能、企业侧储能到公用事业侧 MW 级项目并存,形成从软服务(EMS、虚拟电厂)到硬件集成的完整生态。
竞争焦点:运维能力(lifecycle management)、能量管理软件(EMS/DERMS)、与电网公司(TSO/DSO)协作能力,以及融资与长期交易合同(PPA、容量合同)构成竞争核心。
![]()
四、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消费与应用需求
1、细分应用场景
家庭与小型商业(Residential & C&I):伴随屋顶光伏普及,家庭及中小企业对时移消费、峰谷套利、电力自给与后备电源的需求旺盛。德国家庭储能普及率在欧盟名列前茅,慕尼黑因户用光伏意愿和支付能力,家庭储能市场尤其可观。
工业与大型商业(Industrial & Large C&I):制造企业(汽车零部件、机械)和数据中心等对电价稳定性、需量管理和备用电源有强需求;部署 MW 级储能以减少需量峰值费、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成为企业节流与长期能源策略的一部分。
![]()
输配电侧与系统服务(Grid-scale):为应对太阳能输出波动与风电并网,TSO/DSO 需要快速响应能力,电池通过频率响应、黑启动支持、区域容量调度提供系统服务。尤其在南德、拜仁区,随着可再生接入,公用事业寻求将电池作为短时频率与调峰工具。
车电互联与二次利用(V2G / Second-life):慕尼黑作为汽车与科技生态中心,有试点将电动车电池用于静态储能或作为移动储能参与电网调度,企业/研究机构积极开展二次电池循环利用项目。
![]()
2、需求驱动因素
高可再生渗透率目标:联邦与地区对增加太阳与风电的目标推动对灵活储能的需求。
电价/需量结构:需量费用、峰谷价差与辅助服务市场为储能带来商业模式回报点。
可靠性与能源安全:企业为保证生产连续性与对抗极端天气导致的电网中断,倾向部署本地储能与备用电源。
![]()
五、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渠道与分销
1、渠道类型
系统集成商 → EPC → 终端用户:大型集中式项目通常由工程总承包(EPC)或系集成商承接,负责电池包、PCS、EMS 与施工并网。
设备制造商直接对接项目开发商:电芯与模组厂商通过本地合作或直销进入项目供应链。
软件/平台供应商对接电站运营与虚拟电厂:Energy Management Software、虚拟电厂(VPP)平台通过 SAAS 模式向小型储能聚合提供市场参与能力。
![]()
渠道与经销网络覆盖家庭市场:家用储能通常通过 PV 经销商、安装公司与本地电气承包商进行销售安装,并配套 EMS 与售后。
2、慕尼黑特点;高度依赖本地化服务网络(安装、并网、消防认证)与高校/孵化器推动的创新供给;渠道壁垒在于对并网管理与地方许可的熟悉度。地方 E-Mobility 与 Energy Cluster 提供配套渠道资源。
![]()
六、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基础设施与配套
电网接入与配电网能力:慕尼黑所属的配电网在城市密集区面临容量分配与并网窗口问题,巴伐利亚地区地方当局在审批储能并网时强调与其他关键用电申请的统筹,从而形成了并网时序与配额竞争。大型储能项目需与DSO/TSO 提前协调,常伴随变电站、输线升级或需量管理方案。
物流与本地制造生态:慕尼黑周边拥有完备的制造、运输与仓储能力,二级供应商(PCS、逆变器、BMS、冷却系统)均能在德国/欧盟链条中找到替代来源,但电芯高度依赖国际供应。科研院校与创新园区支撑样机验证、测试与产品优化。
运维与生命周期管理(O&M):随着装机基数扩大,运维(电池健康管理、热管理、回收/报废策略)成为成本关键;本地运维公司与厂商提供 10–20 年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是市场竞争要点。
![]()
七、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市场痛点与机会
1、痛点(要点)
并网审批与电网接入瓶颈:地方并网审批慢、配电能力有限导致项目落地节奏受阻(巴伐利亚对此尤其敏感)。
政策不确定性(电网费/补贴):若电网费豁免缩短或补贴规则变动,将明显影响项目的 IRR。行业在呼吁延长现有优惠窗口。
电芯供应与成本压力:全球电池产业波动(北欧企业变动、国际供给链调整)给项目交付与成本带来不确定性。
![]()
2、机会(要点)
大规模资本入场与项目融资可得性提高:Vitol、TotalEnergies 等大型能源商及交易商投入,带来充足资本与市场进入渠道。对慕尼黑区域项目而言,这意味着更容易获得大型项目的资金与商业合同。
住宅与商业侧储能的快速市场化:家庭与商用侧的光伏+储能场景仍有大量未覆盖的市场空间,慕尼黑用户支付意愿高,适合先行产品化与订阅式商业模式。
技术/商业模式创新(VPP、二次利用、长时储能):虚拟电厂聚合、second-life 电池与流体电池等新技术与商业模式可在慕尼黑进行试点并复制。
![]()
八、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投融资环境与资本动向
1、资本来源
战略性能源公司与交易商:上述大型能源商与国际交易商为主力资本来源,偏好 MW 级以上、可参与电力市场并带来稳定收益的项目。
基础设施与私募基金:欧洲基础设施基金、能源专注型私募基金对中大型储能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尤其当项目具有长期收入合同(容量/辅助服务)时。
商业银行与项目债务:在政策明确与现金流稳定的条件下,可获得长期债务支持;不过若补贴/费率规则不稳,债务条件会收紧。
![]()
2、融资结构建议(针对慕尼黑项目)
优先争取长期容量/服务合同(TSO/DSO 或企业侧 PPA)以提高项目银行性。
对住宅/商用组合项目采用混合融资:一部分由设备商/平台公司承担 CAPEX,以 subscription 或 EaaS 模式回收运营费用,降低用户前端门槛。
![]()
九、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合作模式与落地案例
1、合作模式
开发商 + 能源商 + DSO/TSO 公私协作:大型集中式项目常见此三方联合模式,能源商负责资本与市场运营,开发商负责项目开发与 EPC,DSO 提供并网协调。
厂商主导的 EaaS / CaaS 模式(家庭 & 商用):设备厂商或平台公司提供“设备+运维+能量管理+分期付款/订阅”的一体化服务,迅速打开住宅与中小商业市场。
VPP 聚合 + 市场参与:通过聚合众多分布式储能参与频率响应、调频与日内套利市场,形成可交易的虚拟资产。
![]()
2、代表性落地案例(示例)
TotalEnergies 在德国的多项目部署:TotalEnergies 在德国投建多个电池储能项目(合计 221 MW),并与本地系统整合商协作,展示能源商主导模式的可复制性。
Vitol-backed VPI 投资计划:VPI 计划投入数百百万欧元在德投建多座大型电池站(数百 MW 级别),表现出交易商/能源商参与市场的趋势。
![]()
组展单位:东方福泰(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展会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