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记者向雅祺)近日,“奶皮子糖葫芦”话题登上热搜,这款将传统糖葫芦与浓郁奶皮结合的跨界美食迅速成为街头爆款。然而有市民连续食用数日后,发现皮肤出现粗糙、暗沉等问题。11月11日,自治区康复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任江雁解密“皮肤糖化”的真相及科学应对方案。
“‘奶皮子糖葫芦’属于‘双重高糖’食品。”任江雁指出,“糖葫芦外层的糖浆含糖量超过60%,奶皮子在制作过程中也常添加大量蔗糖,过量摄入容易引发糖化反应。”她解释,皮肤糖化是指体内多余糖分与胶原蛋白等蛋白质结合,形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导致胶原蛋白失去弹性,进而引发皱纹、松弛与暗沉。“这一过程就像把皮肤中的弹性纤维慢慢‘煮硬’了。”
任江雁进一步说明,除网红零食外,奶茶、蛋糕、含糖饮料等日常饮食同样是“隐形糖化推手”。长期过量摄入高糖食物,会持续加速皮肤老化进程。
如何科学抗糖?任江雁提出三点实用建议:
●“控糖而非戒糖”:建议每日糖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内(约等于6颗冰糖),可用水果替代加工甜品,以天然果糖满足甜食需求;
●优化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鸡蛋、瘦肉,以及富含维生素C、E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这些食物有助于延缓糖分吸收;
●保持规律运动:每周进行2至3次快走、瑜伽等有氧锻炼,促进代谢,减少糖基化终产物积累。
“不少人误以为抗糖就是完全不吃主食,这是常见误区。”任江雁特别提醒,应适量摄入精制碳水(如白米饭、白面包),并搭配粗粮杂豆,以平稳血糖。此外,保证每日7至8小时的充足睡眠,也有助于减轻糖化反应对皮肤的损害。
她强调,皮肤糖化是一个可逆过程,通过3至6个月的饮食调整与生活方式干预,肌肤状态能够获得明显改善。“偶尔享受网红美食并无不可,但务必注意适量。真正对抗糖化的关键,在于建立并坚持健康的饮食与生活习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