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情绪激动时,我们常常急于用道理说服他们,却发现孩子反而更加抗拒。其实,此刻孩子需要的不是对错的评判,而是被理解的温暖。
![]()
记得那个周末的傍晚,五岁的女儿因为不能立即去公园而大哭。我蹲下身,轻轻抱住她:“你很难过对不对?因为今天特别想去荡秋千。”她抽泣着点头,靠在我肩上。当我接纳她的感受,她的情绪就像被戳破的气球,慢慢泄了气。如果当时我直接讲“明天再去也一样”的道理,恐怕只会迎来更激烈的哭声。
这样的时刻让我明白,情绪就像河流,宜疏不宜堵。共情就是为我们搭建沟通的桥梁——不是评判孩子的对错,而是试着感受他们的世界。当孩子感觉被理解,内心的风暴才会渐渐平息。
![]()
要做到共情沟通,首先要停下手中的事,真正看着孩子。这简单的动作传递着“我在乎你”的信息。接着,用温和的语气说出孩子的感受:“你生气是因为积木倒了”、“你失望是因为朋友不能来”。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所有的情绪都是被允许的,只是有些行为需要引导。
这不是纵容,而是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空间,让情绪自然流淌。当孩子感到被理解,他们才会愿意倾听,才会从情绪中走出,接受必要的引导。
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都在学习。那些冲突的时刻,恰恰是连接彼此心灵的机会。当我们放下道理,拾起理解,会发现孩子的心门一直为我们敞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