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城市的消费节奏随淡季放缓,外卖订单量直线下滑时,京东秒送的众包骑手们发现:麦当劳成了支撑他们收入的“最后一块拼图”。从凌晨的早餐时段到深夜的宵夜档,麦当劳的订单如同稳定的溪流,在淡季的订单荒漠里,成了骑手们赖以为生的“救世主”。
淡季里的订单“基本盘”:麦当劳撑起骑手半壁收入
![]()
骑手牛马的账单,是无数京东秒送众包骑手的缩影。在11月14日凌晨5:40到7:20的不到2小时里,他完成了8单配送,其中7单来自麦当劳——这7单贡献了他当日收入的近90%。从厦门麦当劳宁海餐厅到园博苑餐厅,短则0.2公里、长则2.6公里的配送距离,既节省了通勤时间,又能快速完成订单循环。
在订单淡季,餐饮商家的出单量普遍缩水,而麦当劳凭借“全天候营业+标准化出餐”的特点,成了骑手们的“订单基本盘”:早餐时段的咖啡、燕麦,午餐的汉堡薯条,晚餐的套餐,甚至深夜的小吃,都能稳定提供订单。有骑手调侃:“淡季里打开京东秒送,十单里八单是麦当劳,剩下两单可能还是麦当劳的分店。”
麦当劳的“适配性”:为什么它是众包骑手的“最优解”?
麦当劳能成为淡季“救世主”,不止是订单量多,更在于它完美适配了众包骑手的跑单需求:
- 取餐效率高:麦当劳的取餐柜模式,骑手到店扫码即可取餐,无需与店员沟通、等待出餐,平均取餐时间不超过2分钟——这对追求“跑单量”的众包骑手而言,是效率的最大化。
- 配送距离短:麦当劳门店多布局在社区、商圈附近,配送半径通常在1-3公里内,骑手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取餐-配送-再接单”的循环,单小时跑单量比其他商家高30%以上。
![]()
- 投诉风险低:麦当劳的餐品包装标准化、订单信息清晰,除非商家配错餐(如牛马遇到的“燕麦变咖啡”),否则很少出现餐品撒漏、错漏的情况——而即便是商家过错,多数骑手也会因“订单稳定”选择继续接麦当劳的单。
淡季困境:没有麦当劳,骑手可能“颗粒无收”
在淡季,中小餐饮商家的订单量往往“断崖式下跌”:早餐店只开半天,奶茶店订单减半,快餐品牌甚至会缩减营业时间。此时,若没有麦当劳的稳定订单,众包骑手的收入可能直接“腰斩”。
有骑手在社交平台分享:“淡季里如果不接麦当劳,一天跑10单都难,收入可能连油钱都覆盖不了。麦当劳的单虽然单价不高,但胜在量大、稳定——跑5单麦当劳,比等1单高价的小众商家靠谱多了。”
更现实的是,京东秒送的众包骑手多为兼职,他们依赖“多跑单、快跑单”赚钱。麦当劳的订单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无需挑单、无需等待,打开APP就能看到附近的麦当劳订单,这种“确定性”在淡季里成了骑手们的“安全感来源”。
依赖背后的隐忧:骑手成了“麦当劳专属配送员”?
但这种“依赖”也暗藏隐忧:越来越多的众包骑手只接麦当劳订单,不仅让他们失去了接触其他商家高单价订单的机会,也加剧了对单一品牌的依赖——一旦麦当劳调整出餐节奏、缩减优惠活动,骑手的收入会立刻受到影响。
![]()
此外,像牛马遇到的“商家配错餐却扣骑手钱”的情况,也暴露了平台规则的漏洞:麦当劳的取餐柜模式本是为了效率,却成了平台“甩锅”的借口,骑手在“稳定订单”与“潜在扣款风险”之间,只能被迫选择前者。
结语:淡季里的“救世主”,是无奈也是现实
对京东秒送的众包骑手而言,麦当劳不是“最优选择”,却是淡季里“唯一的选择”。它像一根救命稻草,在订单稀缺的日子里,支撑着骑手们的基本收入;它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众包骑手在淡季里的生存困境——没有稳定的订单来源,没有合理的权益保障,只能依赖单一品牌“讨生活”。
![]()
或许,“麦当劳是救世主”的说法,更像是骑手们在淡季里的自嘲:当市场没有更多选择时,那个最稳定的选项,就成了他们的“救命恩人”。而这种“依赖”的背后,是外卖行业淡季里的众生相,也是无数普通骑手为了生计的无奈妥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