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更合香山
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
佛山掌突蟾
这个是首个以“佛山”命名的物种
11月12日,国际动物分类学杂志《生物钥匙》发表佛山学者科研成果。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香山一带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佛山掌突蟾。这是首个以“佛山”命名的物种。它的发现,也为高明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增添了新的注脚。
因该物种在佛山发现,所以研究团队将其命名为佛山掌突蟾;佛山掌突蟾的拉丁名Leptobrachella kungfu,源于中国传统武术“功夫”,以彰显佛山作为中国“功夫之城”的重要文化传承。
新发现的佛山掌突蟾,具有体型小,颞褶下缘黑色线纹显著,趾间微蹼,趾侧缘膜宽,趾下垫不中断,体背皮肤具大瘰粒但无皮肤棱等特征,在夜间会发出微弱的“哒、哒、哒”叫声,主要活动于粤港澳大湾区西部丘陵山地区域。
研究团队牵头人,正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森林绿地生态系统韧性与服务功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石狮表示,佛山掌突蟾和云开掌突蟾构成“姊妹群”,外观相似。相较之下,佛山掌突蟾具有“体型小,颞褶下缘黑色线纹显著,趾间微蹼,趾侧缘膜宽,趾下垫不中断,体背皮肤具大瘰粒但无皮肤棱”等主要特征。
![]()
佛山掌突蟾 (受访人供图)
林石狮介绍,作为全省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的一部分,今年4月,团队到更合镇开展生物调查时,在马尾水瀑布附近的溪流中发现一些细小的掌突蟾个体。科研人员采集样本回到实验室进行对比和基因检测后发现,这是一种未被记录的两栖动物,于是将发现写成论文向学术界分享。
![]()
马尾水瀑布。钟全摄
作为蛙类,佛山掌突蟾依赖皮肤腺体分泌的黏液来维持体表湿度,因此对生活区域的水质要求很高。如果生活区附近的水源受到污染,它们很容易出现大量死亡。这次在更合镇香山附近发现佛山掌突蟾种群,足以证明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良。
![]()
佛山掌突蟾(受访人供图)
林石狮说,这次发现佛山掌突蟾的地点溪流清澈,水质近乎直饮水,周边山林保护也较好,为佛山掌突蟾种群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果不是高明区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这种新物种绝不可能活到被我们发现。”他感慨道。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高明坐拥珠三角核心区难得的“六山一水三分田”生态比较优势,森林覆盖率51.58%,空气质量连续十年位列佛山五区首位,区内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多项生态指标均处于全市最高水平。
![]()
满山青翠的老香山。
以“佛山第二峰”香山为核心,当前,高明正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以“香养”为主题的度假区——大香山香养度假区,这片位于更合镇的绿色瑰宝,静待年底华丽绽放。
此次发现源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省林业局所支持的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这不是该团队首次发现新物种。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发表了密疣掌突蟾、苔斑臭蛙、立春角蟾、莲峰角蟾、连山角蟾等5个新物种。
![]()
团队成员在野外记录物种信息。/受访者供图
![]()
此前由该团队首次发现的新物种莲峰角蟾。/受访者供图
不过,这是首个在佛山发现并以佛山命名的物种。团队多个成员,是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教师,该学院位于南海区,有着深厚的校地合作基础。他们经历了功夫电影最鼎盛的时期,所以拉丁文命名含有“kungfu”元素,希望在全球进一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绿美佛山的底色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话题引人深思。佛山地处珠三角网河区,拥有“四山两江”等独特的自然资源,水生地带、沙洲地带、山岭地带等空间都是值得研究并保护的生物栖息地。近年来,众多科研人员和生物爱好者在这里记录到版纳鱼螈、仙八色鸫、黄胸鹀、豹猫等明星物种。
![]()
版纳鱼螈/受访者供图
![]()
黄胸鹀。/受访者供图
佛山掌突蟾的发现,也再次证明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物多样性的丰富与潜力。作为全国重要的大型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人类活动密集、生产物流活动极为发达,但近年来频频有新物种发现,表明了这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被显著低估,生物多样性调查和保护工作仍有较大潜力,依城市而居的生物的分布模式、历史扩散路径、生态位及适应性值得学界深入研究。
来源: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高明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