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吕贵德
上午九点半,阳光透过明净的窗户,洒满安阳市北关区红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区,空气中浮动着暖意。几位白发老人正专注地在康复师耐心引导下,借助器械进行着舒缓的肌力训练,动作缓慢却认真。不远处,休闲区内绿植点缀,环境温馨,一位全科医生刚刚为老人测完血压,一边轻声提醒他按时服药,一边自然地伸手替他整理好微卷的衣领。老人含笑点头,眼角漾开细密的皱纹。
这平静而寻常的晨间画面,没有喧哗,却充满温度,折射的正是安阳市近年来扎实推进医养结合服务落地基层、融入社区的生动实践。从专业康复到用药提醒,从身体照料到精神慰藉,正悄然重塑着安阳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图景,让“老有所医、老有所安”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日常。
高规格推进医养结合
面对全市21.3%的老年人口占比所带来的老龄化挑战,安阳市将医养结合工作提升至战略高度,予以高规格、系统性推进。在11月11日召开的全市医养结合工作推进会上,市委书记、市长共同出席,为未来发展明确路径、凝聚共识。
市委、市政府坚持超前谋划,科学布局,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卫生健康牵头、部门协同”的高效管理体制。一个由市领导挂帅,卫生健康、民政、医保、财政等20多个部门组成的专项领导小组,成为统筹协调、破解难题的“中枢神经”。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机构审批、资源整合、人才保障等一道道现实“堵点”被逐一打通。
“我们每月召开的联席会议,旨在实时响应并解决机构运行中遇到的具体瓶颈。”安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卢长江表示,“这一机制有效疏通了政策从文件落到实处的‘最后一公里’。”
政策打通发展“堵点”
过去最头疼的就是医保报销衔接问题,现在内设医疗机构能顺利纳入医保定点,运营压力小多了,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服务上。”安阳市一家医养结合机构的负责人张先生感慨道。记者在这家机构看到,专业的医疗设备与适老化的居住环境无缝融合,老人们在此既能获得及时的医疗保障,又能享受如家般的安宁与温馨。
在理疗室,患有多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刘奶奶正在接受监测。她满意地说:“以前每个月都得在养老院和医院之间奔波,孩子们工作忙,心里总过意不去。现在医生常驻身边,看病、开药、报销一步到位,孩子在远方也安心。”刘奶奶的笑容,是对这项政策最直接的肯定。
为系统扫清发展障碍,安阳市构建了完善的“1+N”政策支撑体系。以《安阳市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总纲,配套出台了涉及机构融合、服务模式、人才激励、医保支付、财政补贴等关键领域的12项靶向政策。这些文件相互衔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保障链,为医养结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守护“家门口”的幸福
在文峰区甜水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女士正陪同中风后需要康复的父亲进行训练。“以前去大医院,挂号、排队大半天,老人折腾不起。现在步行五分钟就到社区中心,环境熟悉,医生也专业,方便太多了。”王女士的感受道出了安阳推动服务资源下沉社区的成效。
该中心邱小静医生介绍:“我们配备了全科医生、康复师、营养师等专业团队,能为老人提供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医疗护理、康复指导、心理慰藉等‘全链式’服务。同时,我们还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兴趣活动,努力满足老人们多层次的需求。”
在农村地区,发端于安阳县的“两院一体”模式正加速推广,有效盘活了乡镇层面的医疗和养老资源。58岁的张文质老人因腿脚不便入住安阳县白璧镇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中心,他亲历了该机构从传统敬老院向医养结合中心的转型。“以前护理员很尽心,但医疗是短板。现在卫生院的医生护士直接服务,小病不出门,大病绿色通道转诊,省心又省力。”这一转变始于2021年,白璧镇敬老院移交镇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设施和服务功能得到显著提升。
温情“敲门” 守护失能老人
在殷都区梅园庄街道,“敲门行动”正温暖着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居家生活。“我母亲卧床多年,多亏了家庭医生每月两次上门,手把手教我们护理技巧,还能在线预约换药、复查,真是帮了大忙!”居民李建国感慨地说。采访中,家庭医生团队刚刚来到一户老人家中,耐心开展健康评估,并指导家属进行康复按摩。这份贴心的服务,让老人一家倍感安心。
安阳市依托866支家庭医生团队,通过定期上门、健康指导、在线预约等务实举措,为失能、半失能老人织密了一张有温度的服务网。团队不仅提供免费的健康评估、康复护理指导,还能及时响应老人的医疗需求,实现换药、复查等服务的便捷预约。目前,这张“家门口”的健康守护网已覆盖全市12288名65岁及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上门服务超过2.4万人次。
多元供给打造安阳样本
目前,安阳市“双证齐全”(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已发展至33家,总床位突破8000张,形成了公立机构保基本、社会办机构满足多元化需求,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多元供给格局。
在安阳市人民医院西院区老年医学科,一场针对82岁陈爷爷的多学科会诊正在进行。陈爷爷身患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由心内科、内分泌科、康复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为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科主任段艳峰介绍:“我们针对老年患者多病共存的特点,组建了MDT团队,提供整合性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经过精心照护,陈爷爷病情显著好转,他动情地说:“这里不仅治病,还教我们如何健康生活,特别暖心。”
在示范引领方面,全市已成功创建45家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并遴选出北关区红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0个实践样板,形成了“一域一特色”的发展模式。这些样板有的侧重医养深度融合,有的创新社区居家服务,有的探索智慧养老路径,为全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