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很多诊所 “近在眼前,患者却不愿来”?关键是卡在缺检验:想查个血常规要让患者跑三甲,想做生化检测没设备支撑。
近日,国家卫健委放出重磅信号,明确放宽诊所检验业务限制,从设备配置到合作模式全放开,还叠加医保倾斜政策,据统计2024年年底,中国诊所的数量已经达到了39.8万家(包含门诊部),众多诊所长期面临的经营困境,这次终于有了精准解法!
国家卫健委松绑限制:
支持诊所开展检验业务
近日,国家卫健委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放开诊所检验检测业务的限制,促进落实分级诊疗的建议》作出正式答复,明确支持诊所与第三方医疗机构合作开展检验业务,对于近40万诊所来说,这一政策将为市场带来重大变革。
![]()
具体而言,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放开诊所检验检测业务限制」的建议,国家卫健委给出了如下答复:
1.允许诊所配置与自身诊疗科目相匹配的检验设备。此前,《诊所基本标准(2022年版)》明确规定除基本设备外,诊所应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对应的其他设备。
2.支持诊所与第三方检验机构合作开展检验业务。《答复》明确,诊所可与医学检验实验室、区域检验中心等三方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利用社会化资源开展检验服务。由其他机构提供医学检验等服务的,诊所可不配备相关设备。这一规定不仅降低了诊所开展检验业务的门槛,也优化了检验资源的配置。
3.基本医保政策也坚持向基层倾斜。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看普通门诊,报销比例通常比在二三级医院高出5到10个百分点。而且,医保定点管理对公立和民营诊所一视同仁,符合条件的诊所都能申请成为医保定点机构。
4.关于鼓励执业医师开办诊所。
一是实行诊所备案管理,不断优化诊所备案流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明确「诊所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可以执业」。《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对个人设置诊所及备案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规定;
二是积极推动医师多点执业、服务基层。《医师法》《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等文件也为医师多点执业提供制度保障。
这些措施的落地,将从根本上提升诊所的服务能力与公信力。当家门口的诊所既能问诊开药,又能完成血常规、血糖等基础检验,患者自然无需再为小病奔波大医院,“无序就医” 的现象将得到显著改善,而诊所也能通过拓展服务项目提高患者留存率,实现收入的多元化增长。
诊所也能做检验了,医院怎么办?
政策出台后,不少人担忧诊所开展检验业务会与医院形成竞争,加剧部分医院的经营压力。但事实上,这一政策的核心逻辑并非 “抢病人”,而是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最终实现 “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 的理想格局。
近年来,我国分级诊疗建设已取得扎实成效:2188 个县建立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81 个城市启动城市医疗集团试点,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市县并向乡镇延伸,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从全科拓展至专科。但基层诊所检验能力的缺失,始终是分级诊疗体系中的 “堵点”—— 即便政策引导患者首诊在基层,缺乏检验支撑的诊疗服务也难以让患者安心留存。此次政策松绑正是为了打通这一关键环节,让基层诊所真正具备承接常见病、多发病首诊和慢病管理的能力。
这一改革与国家 “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 的总体要求高度契合。随着诊所检验能力的提升,大量初诊、复诊患者将留在基层,大医院将从繁杂的基础诊疗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攻克疑难重症、开展临床科研。而区域共享检验中心的建设和检验结果互认机制的完善,将实现基层诊所与上级医院的无缝衔接:患者在诊所完成的检验结果可直接上传至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供上级医院医生参考,既保证了诊疗的连续性,也避免了重复检查,形成了 “基层接诊、上级攻坚、结果互认、上下协同” 的良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新发布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5 版)》已明确限制医院过度扩建,引导其将重心转向质量提升,这与基层诊所的能力升级形成了 “一升一降” 的政策互补,推动医疗体系向更高效、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支持诊所开展检验业务,
对医护来说意味着什么?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人才流动存在明显的 “向上聚集” 倾向,公立医院的 “编制”“职称” 成为无数医护人员的奋斗目标,导致基层医疗人才匮乏,而公立医院医生又被大量基础诊疗工作束缚,难以充分发挥专业价值。
此次政策明确 “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诊所”,并结合多点执业政策,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灵活的职业选择。医生既可以选择留在公立医院,深耕临床科研、攻克疑难病例;也可以凭借自身专业特长创办或加盟诊所,实现自主执业,将专业能力转化为更具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对于在职医生而言,多点执业政策让他们能够走进基层诊所,在服务社区群众的同时,获得多元化的收入回报,实现职业价值与经济收益的双重提升。
政策带来的不仅是职业路径的拓宽,更是医疗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基层诊所承接更多基础诊疗任务,大医院医生将从饱和的门诊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复杂病例诊治、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而基层医生则能借助分级诊疗体系,获得与大医院专家协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远程指导、病例研讨等方式提升专业能力,形成 “教学相长” 的良性循环。这种人才流动与能力互补,将让整个医疗行业的人才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随着政策的落地实施,基层医疗将真正成为守护群众健康的 “第一道防线”,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高效、可及的医疗服务,这正是医疗改革最温暖的底色。
医客说
基层医疗的“检验自由”,是健康中国的“最后一公里”
从“缺设备不敢接”到“有资源能服务”,诊所检验松绑不仅是政策红利,更是对“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本质的回归。当基层诊所真正具备“检-诊-治”一体化能力,患者无需奔波、医生各展所长、资源高效运转——这或许就是“健康中国”最温暖的注脚。
未来,随着政策细化与落地,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诊所从“小而弱”成长为“专而精”的健康守门人,让“家门口的好医疗”,不再是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
【责编】医客君
【文章来源】华医网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微信:xxxfff0518 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感谢您对医客的支持!
【投稿邮箱】yike@touchealth.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