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今天我们召开质量分析会,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质量分析 应该怎么分析 ?
如果只是把错题再讲一遍,把分数再念一遍的话,那这个会的价值就太小了。
有效的质量分析应当是一次精准的 “教学体检”,目的是找出还可以改进的地方,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提升空间。
今天我就不讲大道理了,跟大家说说三个具体的方法。
这三招用得好,下次考试班级成绩提高 5 分,没问题。
第一招:数据要这样看 ——从数字里挖出提分空间
很多老师拿到成绩单,习惯性地看平均分、及格率,然后就过去了。其实,数据里藏着大量可以马上改进的信息。
1 、先找准“临界生”这个突破口。
临界 生怎么分, 就是差一点点就可以上一个台阶的学生。考了 58 分的话,再加把劲就可以及格了;考了 78 分的话,再加把劲就可以到 80 了。 这类 学生一般都容易出成绩。
下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上学期有一个班主任,在考试结束后做了一件事情:把班级中 55-65 分的学生列了一个名单,一共 8 个人。接着她对这八个人的试卷进行逐一分析,发现他们的问题比较集中,就是基础题总是出错,并不是不会做,而是因为粗心或者答题不规范。
于是她每周三、五放学后留下这 8 个人二十分钟,专门做基础题,并且要求他们做题时要写出步骤,做完后要检查。两周后月考的时候,这八个人中有六个突破了 70 分,班级及格率直接提高了 8 个百分点。
这就是用数据来实现精准 分析 的价值。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找到一个可以 “四两拨千斤”的点。
2 、再用数据做“分层诊断”。
现在的阅卷系统可以给出非常详细的统计,我们要学会使用。查看错题分布情况:
尖子生出错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压轴题集中,说明拔高训练不够,可以专门找几道难题让他们练;
中等生出错的原因是什么?基础题和中档题都出错的话,说明知识点掌握不好,要重新复习;
后进生哪里有问题?如果连入门题都不会,那就说明基础概念没有掌握,要从课本上的例题开始讲起。
同样是 “抓提升”,不同层次的学生所用的方法完全不同。数据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不一样的,然后才知道给谁吃什么样的药。
建议:每次考试之后,抽出半小时来,专门做一件事 ——找出班里 10 到 15 个“最有可能进步”的学生,标出他们的薄弱环节,这就是你的提分地图。
第二招:问题要这样找 ——别找借口,找方法
分析问题时,最常见的现象是什么?就是把责任往外推。
“这次题太难了”“学生基础太差”“家长不配合”——这些话我听得太多了。说实话,这些客观因素确实存在,但我们改变不了。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1 、先查自己的课堂效率。
一节课 45 分钟,真正用于“有效教学”的时间有多少?
有些老师前 10 分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中间 25 分钟讲新课,最后 10 分钟赶进度匆匆收尾,留给学生的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几乎没有。学生听到了,但是没有理解,一做题就卡壳。
有的老师喜欢 “满堂灌”,从头讲到尾,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欲。课堂效率低,并不是因为讲课时间短,而是学生参与度低。
建议每节课都留出 1 0 分钟让学生自己练习或者讨论,让他们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你会发现在课堂上很多的问题都可以被当场发现,当场解决,比课后补救要高效得多。
2 、再查自己的作业管理。
作业布置完了、批改完了也不是大功告成。学生改正了吗?订正正确吗?
见过很多老师,批改完作业发给学生,学生把作业塞进书包里,错题还是错题,下次考试还是错。这样的作业就是白做了。
建议每次作业批改之后,专门 找时间 让学生订正错题,老师在教室里巡视,看着他们改,改完后再检查一遍。动作本身很简单,但是坚持做下去,效果会很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