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会从红山动物园回来,咱们顺路去鸡鸣寺看看吧?”就是这句在南京地铁3号线上再普通不过的行程讨论,引发了一场让人瞠目结舌的争吵。
![]()
地名风波,公共空间里的“敏感”战争
2025年年10月4日,李女士和家人乘坐地铁前往红山动物园游玩,正当他们商量返程是否顺路参观鸡鸣寺和玄武湖时,旁边一名穿粉色衣服的女子突然炸了。
她猛地站起来,指责李女士一家用“鸡鸣寺”暗讽她,随即掏出手机报警,称车厢里有人“太没有素质”,用景点名字羞辱她。
![]()
面对李女士一家的错愕与解释,粉衣女子完全听不进去。她情绪愈发激动,甚至爆出鸡鸭粗口,连李女士家的小孩都没能幸免于难。
当李女士的丈夫试图反驳时,女子的回应更让人咋舌:“那我说你是‘鸭’呢?你觉得这不是在暗讽你吗?”
直到这时,李女士一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女子是单独揪出了“鸡鸣寺”里的“鸡”字,强行赋予了贬义的联想。
千年古刹,无辜背锅
粉衣女子可能不知道,鸡鸣寺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地方。
这座始建于南朝的千年古刹,被誉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已经屹立了1700多个春秋。
鸡鸣寺历经风雨,却依旧香火鼎盛。它不仅是南京的历史文化地标,还是无数人祈求姻缘、学业、事业和健康的圣地。
寺内各有分工:求事业去普贤菩萨处和财神殿;求学业至文殊菩萨所在的毗卢宝殿;求健康拜谒药师佛塔;求姻缘则要到山顶的观音菩萨处。
这样一座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古刹,竟然因名字被曲解成“骂人的话”,连景区工作人员都无奈表示:“建寺1700多年,第一次因名字上热搜。”
网友热议,公共常识何在
事件在网络上曝光后,迅速引发热议。多数网友认为只要此心光明,怕什么谈鸡论鸭,简直不可理喻。
有网友调侃道:“按这逻辑,养鸡场、鸡排店都得被她投诉。”更有人直言不讳地点出问题核心:“这是把网络污名化的思维带进了现实。”
还有网友戏谑:“鸡鸣寺:对不起,我不该叫这个名儿。”
反思空间,别让敏感绑架公共常识
这场争执从发生到结束,不过短短五分钟左右,却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社会的一些微妙现象。
类似的“对号入座”闹剧并非个例。有人因在咖啡馆听到“绿茶”就觉得被影射,有人因被叫“小姐姐”就举报性骚扰。
这些行为的本质,都是把个人敏感凌驾于公共常识之上。
法律界人士指出,该女子谎报警情的行为已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若真惊动民警,反而可能面临处罚。
公共空间的交流,从来离不开“互相尊重”的前提,既尊重他人表达的自由,也尊重事物的客观属性。
事后,李女士一家提前结束了南京之旅。而那座千年古刹鸡鸣寺,依然静静屹立,迎接往来游客。
樱花季时,寺外的樱花大道将如云似霞,年轻人在此拍照打卡,信徒们虔诚进香祈福。
地铁每天仍穿梭不息,载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往鸡鸣寺站。5号出口出来,步行500米,便能到达这座古老寺庙。
只有那场发生在地铁里的无谓争执,慢慢沉淀为城市记忆中的一个插曲,提醒着人们:公共场合的理性与包容,何等珍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