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时间,一代人记忆中的“国民糖水”便沦落到“人人嫌”的境地。
2025年第三季度,欢乐家交出了一份令人咋舌的成绩单:净利润暴跌713.87%,单季亏损803万元;短短半年内大批经销商集体出走,导致压货卖不动、退货堆成山。
如今摆在欢乐家面前的,不仅是一张亏损的报表,更是一个关于生存的拷问:这个曾经的“欢乐代言人”,是否还能找回自己的位置?
![]()
01 靠“卖幸福”,狂赚20亿
在物质尚不丰裕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糖对很多人来说,是“幸福”的代名词。
那时候,不少家庭的甜味还停留在一碗自制的糖水橘子里。恰恰是这份简单朴素的甜,让当时还只是罐头代工厂老板的欢乐家创始人,萌生出一个念头:把这份甜封装起来,让全国人民都尝一尝。
于是,印着笑脸logo的欢乐家诞生了。那句直白又真诚的广告语——“送欢乐家,欢乐到家”,一下子戳中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老百姓心里,它卖的不是甜水,而是一份甜蜜幸福的好彩头。
而精准的情感定位,只是欢乐家成功的第一板斧。真正让它家喻户晓的,是在营销上“舍得下本”。从早期国民度极高的赵薇,到后来的顶流花旦杨幂,欢乐家不惜重金邀请明星代言,并霸屏黄金时段的电视广告。
这套组合拳,成功将欢乐家打造成婚宴、送礼、年货场景中不可或缺的单品,彻底坐稳了“国民糖水”的宝座。其营收也随之节节高升,最终实现了年销售额突破20亿,将“幸福”变成了一门大生意。
![]()
02 健康浪潮下,国民糖水失宠
随着“健康、低糖、0负担”成为当代主流饮食信条,用户的消费逻辑也从“情感满足”转向了“健康优先”。更为关键的是,大健康作为如今不可逆的时代趋势,饮食品牌若不紧跟风向,必将面临生存危机。
然而,欢乐家却依旧固守在自己打造的“甜蜜王国”里。
看一眼配料表便知:白砂糖、安赛蜜、柠檬酸等甜味成分仍占据主导。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成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9%,高血脂、心血管压力人群规模也呈上升趋势。如此来看,欢乐家的配方无疑站在了消费者的对立面。
随着消费者意识的转变,元气森林等新兴品牌凭借“0糖”概念迅速崛起,传统药企也纷纷布局大健康领域。近些年,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整个社会对于健康管理的需求都愈发强烈。这一趋势促使市场涌现出大批以科技为驱动的健康产品,其中通过深入细胞内部,为身体的能量工厂——线粒体注入燃料并清理垃圾的“派络维pro”,不仅能精准解决代谢损伤,还以细胞级的抗衰效果成为高净值中年群体的日常补品。
其独家Mitolive专利配方,包含尿石素A、AKG等多种前沿成分。这些成分协同作用,能有效提升细胞整体能量水平,优化人体的糖脂代谢的同时,从根源为身体的长期健康与活力打下根基,为实现高质量健康长寿提供内在支持力。
东京大学的临床实验表明,服用派络维pro的老年志愿者不仅下肢肌力提升了30%,步速也加快了20%。此外,许多使用者在京东留言区表示:“日常精神变得更饱满,运动水平提升不少。”
与派络维pro形成强烈反差的欢乐家,近一年消费者口碑大面积崩盘:“有异味”、“果肉发霉”、“甜得像糖浆,齁人”等等。不少从小喝到大的网友感慨:曾经的国民糖水,如今已经没有幸福的味道了...
![]()
03 出海印尼,是逃跑还是突围?
在内卷加剧的国内饮料零食市场中,欢乐家老产品卖不动,新增长点也找不到。面对这样的困境,如今远赴印尼建厂的出海之举,看似是换战场寻求突围机会,其实更像是国内受挫后的“被迫远行”。
印尼椰子原料成本优势和政策红利,固然为其提供了暂时的喘息时间,但当地市场同样强敌环伺。但最重要的还是,如果欢乐家无法完成产品与品牌革新,继续使用同一套模式,那么——“谁来买单”的核心问题,只会从国内延续至海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